诈骗钱财|冒充专家高价兜售“特效药”、谎称卖口罩骗定金……警惕这些网络诈骗
面对网络诈骗高发的严峻形势,南通全市法院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有效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1日,省法院发布全省法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南通两级法院审结的三起案件入选 。这三起案件,涉及诈骗口罩款、冒充医学专家售卖“特效药”、对“刷信誉诈骗”被害人二次诈骗等 。南通法院希望借助这些案例,再次提醒广大群众识清套路,避免掉入类似陷阱 。
谎称售卖口罩诈骗钱财
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张某在口罩普遍紧缺的情况下,利用被害人急购口罩的心理,至各微信、QQ群内发布其有大量口罩出售的虚假信息,骗取被害人支付定金后,即将被害人从通讯录中删除,共骗得三名被害人9千余元 。
法院认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手段虚构事实骗取被害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其在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期间,假借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用品的名义,诈骗他人财物,依法从重处罚 。综合其他犯罪情节,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相应罚金 。
该案系全国法院首例采用远程视频“无接触”方式审理、率先审结的涉疫情刑事案件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依法从严从快审结涉疫情刑事案件,有力服务保障了疫情防控大局 。
冒充名医兜售“特效药”
今年,中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而有一帮人,此前竟打着张院士等名医的旗号招摇撞骗 。
沈某平伙同他人策划成立某商贸公司,公开向社会招募人员,冒充张伯礼、胡维勤等专家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该犯罪集团购买了100余万条有保健品购买记录的个人信息,由一线话务员冒充中科院、同仁堂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向被害人推介“专家”“教授”,并记录有意向问诊的被害人信息 。根据一线话务员提供的信息,二线话务员冒充知名医学专家,先以帮助被害人排毒、修复、巩固为名,将低价购得的保健品冒充“特效药”高价出售,再捏造到当地召开研讨会、建立卫生档案、办理模范证、上德国医疗车治病等事由,要求被害人预缴相关的巨额费用,共骗得78名被害人324万余元 。
沈某平犯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相应罚金 。
法院提醒广大群众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不向任何人、任何单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同时,患病后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相信电话、网络中自称的“名医”“专家”,特别是涉及金钱交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所趁 。
对“刷信誉”被害人二次诈骗
长期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因犯罪手段隐蔽,部分案件难以及时有效查处,一些被害人受骗后“病急乱投医”,尝试各种途径急于挽回损失,没想到却被另一拨骗子盯上 。廖某仕就是骗子之一 。
廖某仕联系了陈某权(另案处理)、阮某向等人,由廖某仕出资购买电信手机号码,绑定在固定电话上,并在某论坛留言称,该固定号码是网监局维权电话,能够帮助因在“淘宝网”上刷信誉等原因被骗的被害人追回被骗钱财 。部分被害人拨打该固定电话后,陈某权在电话中以帮助被害人进行维权、追回被骗钱款等理由,骗取被害人钱财,通过支付宝汇入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内 。以这种方式,廖某仕等人先后实施诈骗作案10起,骗得钱款共8万余元 。
法院经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廖某仕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对其余被告人分别以诈骗罪判处二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
本案是一起以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为犯罪对象再行诈骗的典型案例 。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被害人急于寻找救济途径的心理,以帮助被害人维权、追回被骗钱款为幌子,专门针对“刷信誉诈骗”被害人再行实施诈骗 。法院提醒广大群众,如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不要轻信其他救济渠道,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求助 。
推荐阅读
- 安徽警方端掉一网贷诈骗窝点现场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
- 合肥警方侦破一起影视投资合同诈骗案涉案金额达7800余万
- 被害人遍布29省涉案金额1200多万元沈阳警方打掉特大古董拍卖诈骗团伙
- 通州法院|5个月骗了1.7亿!跨国诈骗大案通州开审!
- 为啥网上那么多诈骗的都没人管
- 宁波|扮丧偶女性 要网恋男子帮女儿完成考核:诈骗团伙19人获刑
- |“抖音”上出售游戏皮肤诈骗 19岁小伙获刑一年两个月
- 周星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前女友索要钱财后,周星驰再遇新官司
- |涉案金额27亿 7721人被判!江苏通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情况
- 装死躲审判?男子涉嫌诈骗190万 竟自办“死亡证明”逃避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