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保险公司,不要低估了来抢饭碗的车企



特斯拉■保险公司,不要低估了来抢饭碗的车企
本文图片

【编者按】特斯拉向保险行业进发 , 或将为保险公司上一节“如何为智能电动汽车建立保险模型”的课 。
本文转载自童济仁汽车评论 , 原作者赵桢仲、辰巳;由亿欧汽车整理转载 , 供行业内人士参考 。
车险又要改革了 。
日前 ,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向财险公司下发了《示范性商业车险精算规定》和《关于征求车险改革意见的函》 , 主要方向是给予保险公司更多自主决策权 , 通过提升行业市场化程度 , 来进一步规范原本根深蒂固存在于车险理赔过程中的灰色地带 , 达到恢复市场秩序的目的 。
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 , 车险市场也面临新的瓶颈期 。 传统的保险业务趋于饱和 , 而消费者的构成与需求又让传统商业模式与经营理念表现出了不适应 。
最明显的一点是 , 保险经营原则中有一条“对价平衡原则” , 要求对参加同一种保险的人 , 在风险发生率上基本相同 , 相应承担风险的比率也是均等的 。 但显然 , 传统车险费用的模式 , 破坏了这一原则 。
所以 , 车险一定要变 , 也一定会变 。
只是由谁来变 , 怎么变 , 随着保险科技的驱动 , 已经有了新的苗头 。
特斯拉 , 以及其所代表的一众同时具备体量、数据能力和金融能力的车企 , 也许会是被用户诟病已久的车险行业中 , 新的搅局者 。
亟待修复的对价平衡原则
一台车一年可以出险几十次、几十台车“凑巧”在同一个位置发生剐蹭事故……利润有多丰厚 , 人就有多疯狂 , 各种奇葩事故的背后是唯利是趋的常态化 。
曾几何时 , 伪造事故骗取保险赔付 , 让车主不花钱以旧换新 , 修理厂多赚利润 , 是汽车售后产业半公开的“秘密” 。
而传统的“从车主义”车险费率模式 , 即以车价、品牌、折旧等为保险费用依据 , 无形中也在支持这种模式 。 单个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 , 让低风险投保人替高风险投保人承担更多风险 , 高风险投保人从中谋取利益 , 最终的结果是风险承担共同体瓦解 , 保险制度无法正常运转 。
据不完全统计 , 国内保险诈骗金比例占到赔付支出的20%-30%,高于全球比例的15% , 以2019年车险保费总收入8,188亿(占财险保费总额63%)体量计算的话 , 其中的诱惑有多大不言而喻 , 这也造成了目前大部分险企入不敷出的局面 。
自2014年开始 , 我国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到第六个年头 , 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 , 但长期以来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仍存在高定价、高手续费、粗放经营、无序竞争、数据失真等问题 。
所以 , 在即将推进的2020年保费综合改革中 , 重新恢复对价平衡原则 , 仍然是最核心的问题 。
车险改革改了些什么?
用户追求更低的保费 , 保险公司追求更高的利润 。 这是一切改革需要遵循的最基本规律 。
因此 , 这次车险改革主要涉及三大方向:一是拟微调商业车险费率调整系数中的因子分类 , 将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合并为自主定价系数;二是拟取消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的浮动空间;三是拟适当下调附加费用率比例 。
在保费调整系数中 , 影响因子被分为“从人”和“从车”两类 。 “从人”因素包括驾驶技术、驾驶习惯、驾龄、年龄、性别等;“从车”因素包括行驶里程、约定行驶区域、车型、投保车辆数和绝对免赔额等 。
此外 , 调整系数中还给了保险公司根据自身运营成本、车型当地销售情况等 , 进行自主定价区间的决策权 。
特斯拉■保险公司,不要低估了来抢饭碗的车企
本文图片

同时 , 交强险也会引入区域调整因素 , 根据不同地区赔付的实际情况 , 改变“一刀切”的定价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