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育儿经@自从第一批焦虑的父母出现,这些育儿理论就在一茬一茬割韭菜( 三 )


有害仍流行的学步车比同龄人更早学会背古诗或者弹琴的孩子 , 常常会被视为“神童” 。 人们有一种类似的逻辑:孩子越早说话或走路就越好 。
婴儿学步车在西方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 , 人们曾从不怀疑它的作用 。 到了1990年代 , 大量婴儿脑震荡事件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学步车的安全规范随后被制定 , 类似事故的发生才有所缓解 。
你的育儿经@自从第一批焦虑的父母出现,这些育儿理论就在一茬一茬割韭菜
文章图片
但是学步车真的有用吗?1999年发表于《发育与行为儿科杂志》的论文却发现 , 有一些使用学步车的婴儿 , 他们学会坐、爬和行走的时间都比对照组要晚——学步车起到了反作用 。 婴儿在适当的年纪 , 会出于好奇开始探索爬行、站立和蹒跚学步 。 如果孩子只需“坐着”就能行走 , 反而无法完全掌握没有辅助的步行 。
即便如此 , 如今的很多家长仍然在购买学步车 。 在禁止售卖学步车的加拿大 , 甚至还出现了相关黑市 。
育儿指南的巨大市场其实 , 新手家长也有难处——历史上 , 育儿从未如此艰难过 。
在传统大家庭中 , 人们从很小就能在父母祖辈叔叔阿姨那里耳濡目染一些育儿之道 , 有些人甚至从小就有照顾弟弟妹妹的经验 。 在大家庭中 , 又一个孩子的出生 , 也并不会带来多大改变 。
但在现代社会中 , 随着家庭的小型化和更多人晚婚晚育 , 许多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手父母 , 指望着通过“速成班”学习带娃 。 他们认为带娃和校园、职场一样——沿着一条权威专家指点的既定道路 , 越努力越投入 , 就会越成功 。
你的育儿经@自从第一批焦虑的父母出现,这些育儿理论就在一茬一茬割韭菜
文章图片
▲“摩登父母”自己也在学会长大(图片来源:theguardian.com)
且不谈孩子是否经得起这些花式折腾 , 他们也并非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 。 例如数据显示 , 有的孩子哭得更多更闹腾 , 有的孩子更安静 。 另外 , 许多育儿书籍都指出 , 出生6周后的孩子睡眠会加长——但“6周”只是个平均数 。 虽然谁还不是个宝宝了 , 但不同的宝宝差距可能很大 。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说法 , 诸多错误育儿信息的传播 , 商业利益是巨大的驱使力量 。 正因为以育儿为主题的书籍、网站、视频博主相互之间存在利益竞争 , 于是各种博眼球的 , 夸张的理论都被挖掘出来作为卖点 , 并借助社交媒体广泛传播——除了反对接种疫苗和“趴睡”这样的极端例子外 , 还有些家长们被告诫:不要让孩子接触花生等常见过敏原 , 直到他们2岁之后 。 但是 , 相反的建议才是正确的——在婴儿免疫系统早期发育的过程中 , 让他们接触和适应过敏原 , 才会减少未来过敏的概率 。
在信息时代 , 专家的威信大不如前了 , 唯独罹患急性“重任在肩”、慢性睡眠剥夺的新手父母 , 对“育儿专家”趋之若鹜 。 另一方面 , 网络上育儿信息的过载和相互矛盾 , 也让部分家长更加困惑和焦虑 , 掉进伪科学的陷阱 。
倾听孩子的声音其实上面这些 , 只是婴儿出生第一年内 , 新手父母们要经历的痛苦选择 。 Oster表示 , 他人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 但是最终作出决定的还是父母自己 。 “任何的单个决定都不会毁掉孩子 , 或让他们无比成功 。 ”动物世界中 , 只有人类在不断尝试各种疯狂的育儿偏方 。 虽然我们的物种至今还是正常地延续着 。
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发育心理学教授Alison Gopnik也指出 ,一些幼儿早期的经历对于未来的成长确实很重要 。 但是“婴儿车开口朝前还是朝后?什么时候开始喂固体食物?要不要训练孩子自己睡?”许多细枝末节的问题从长远来说 , 并没有多大影响 。 Gopnik将父母们比喻成园丁:“无论你的原本计划是如何 , 花园都不会长成你想要的那样 。 一些糟糕的事情会发生 , 一些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 它们都是你原来没想到的 。 ”她认为童年阶段的主题就是变化 , 家长们的职责就是创造一方安全稳定的环境 , 让孩子在其中探索各种可能性 。 这样的“花园”就像一个生态系统 ,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 , 都能够保持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