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夏利消失了,留下的不只是员工的不甘


「夏利」夏利消失了,留下的不只是员工的不甘
本文图片

成为夏利汽车厂中的一名员工 , 与成为其他汽车厂的一名员工并没有什么不同 。
除了早餐吃到的不是油条热干面 , 而更可能是煎饼果子 , 平时听的不是陈奕迅 , 而更可能是马三立之外 , 夏利的员工与别处的员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 , 他们换上铅灰色的工作服 , 从员工宿舍和自己的家中来到班车站点前 , 搭乘统一的大巴车前往车间 , 完成一天中或喷涂漆料、或装卸座椅的工作 。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 , 或许就是少数厂中的员工头上已经有了斑驳的痕迹 , 这些痕迹见证了天津夏利工厂34年来的的日与夜 , 见证了加班加点的赶工 , 也见证了人去厂空的落寞 。
「夏利」夏利消失了,留下的不只是员工的不甘
本文图片

夏利是谁的?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 , 但在这些答案中 , 不会出现员工这个选项 。 不只是夏利 , 对于每一家汽车公司来说 , 散落在工厂中的员工如同螺丝 , 即使有着数万的规模 , 最终都只能随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 , 扮演着沉默的见证者 。
而对于成千上万如同灰色工作服一般不起眼的员工来说 , 一个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公司 , 却会改写自己一生的命运 。
辉煌
时间回到三十五年前 , 1985年 , 天津微型汽车公司(以下简称“天汽”)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款进口车型的国产化工作 。 一年前 , 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亲自为这款车起名为“夏利” ,配合此前引入国内的“华利”面包车 , 取之“华夏得利”的美好寓意 。
紧张的不止是工厂中的天汽人 , 也不止天津市的领导班子们 , 全国都在密切注视着这台小轿车的诞生 。 在80年代的改革春风下 , 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太过热烈 , 而夏利所承载的 , 是劳动阶层的人们对一台体面小轿车的全部美好幻想 。
「夏利」夏利消失了,留下的不只是员工的不甘
本文图片

一年后 , 第一台国产的夏利轿车从天汽的生产线上缓缓驶下;四年后 , 第一版夏利轿车迈入全面国产化;五年后 , 在大江南北的每一条主干道上 , 红色的夏利出租车成为了衡量城市现代化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
在那个北京房价只有1000元/平的年代 , 私有一辆标价10万元的夏利轿车 , 可能是比拥有一间四环的房子更值得炫耀的事情 。 而在夏利这种汽车厂工作的光环与体面 , 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本有机会考上大学的毕业生们前赴后继 , 将青春投入到了火热的厂房里 。
然而 , 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是 , 国内市场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快 。 快到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就令房价翻了一百倍 , 快到天汽人只是稍有懈怠 , 前年还令人艳羡的汽车厂转眼就被甩到了市场的大部队身后 。
1995年之前 , 抢跑带来的红利滋润了这个品牌 , 而后起之秀们的奋进则让这份红利逐渐消失殆尽 。 在穷则思变的精神下 , 天汽先是于1997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 随后在2002年正式并入一汽集团 , 在一系列巨变中不断摸索着自己的位置 。
回望天汽夏利短暂而又跌宕起伏的发展史 , 会发现它从始至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 只不过前一条河带来成功 , 而后一条河则陷阱重重 。
错位
既生瑜 , 何生亮?或许 , 在与一汽丰田同一年迈入一汽集团大门的那一刻 , 夏利的命运就已被决定 。
「夏利」夏利消失了,留下的不只是员工的不甘
本文图片

2002年 , 新世纪刚刚迈开脚步的第二年 。 中国正式加入WTO不久 , 一切对外界的新奇与渴望都在推动着合资贸易的前进 , 本就感到被时代抛下的夏利 , 终究是再一次“错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