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怎样评价罗辑思维452期的话题:【奇怪的广告业】( 四 )


那么,广告怎么做才最有效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两个字“重复”。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不是说过那句著名的话嘛:谎话说一千遍就是真理。戈培尔虽然是个坏蛋,但是作为达成宣传效果的一个规律,它是成立的啊。你要想让人记住某个品牌,最重要的就是把名字喊出来,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版面里尽量多喊几遍。而不是像现在大多数广告一样,不把名字在正片里显露出来,而是在最后以文字图标出现。
你没有喊出来,大脑就少了一次声音刺激,少一次,就是一次损失,这是个最简单的脑科学原理。美国著名广告人奥格威就说,要不断的重复品名,以至于喊到观众都厌烦。你看这个大宗师的谆谆教导,现在还有几个人记得住呢?
咱们中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恒源祥,羊羊羊”,五秒钟念三遍。广告一播出,恒源祥当年的营业额就涨了三千万,这可是在1993年啊。但是,恒源祥董事长刘瑞旗说过一句话:我们做这个广告,宁愿被骂,也不能被忘记。
这句话值得玩味。被谁骂?被观众骂吗?观众是从来不喜欢广告的,所以关键不是被观众骂,而是被广告业从业者骂,至少是看不起。这样的广告,可以想见,在戛纳广告节肯定是得不了奖的。
扯远了,回到医闹的主题。

社会分工带来的负面结果
网络上不分青红皂白骂人的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因为社会戾气太重,有人说这是因为现代人压力大。其实细想一下,这其实也是社会麦当劳化的结果。
现代社会许诺给我们了确定性,也确实兑现了方方面面的确定性。但是不好意思,这只是一个假象,人类社会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靠分工协作是解决不了的。这就让那些习惯确定性,依赖确定性的人抓狂了。
举个例子,看病。生老病死,这是人生常态啊。即使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也没有人敢承诺一定能治好你的病。一次感冒,就能让人致死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医生再努力也没用,这是人生常态。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生活的人,感受恰恰相反,医疗产业只是现代社会分工中的一环而已。
医生可是七八年医学院专业训练的啊,穿上了白大褂啊,医院那么高的楼,那么多设备,那么多精细的分科,还收我那么多钱,很多人就觉得,这不就跟在商场买东西一样吗?
换位思考,你应该给我提供确定性啊,我交了钱,用了最贵的药,你要是还是治不好我的病,你就要负责任。所以,才出现了极端的医闹现象。这些医闹的人,其实就是被现代社会的确定性假象迷惑了,被社会的麦当劳化给害了。现代社会麦当劳化之后,我们太追求标准化。而且几乎所有问题,都被包装成,有解决方案,可以马上满足。
比如这个面膜你敷上,马上就会变白,涂了这个口红,立刻就变美,给孩子报了这个补习班,马上就能提分,就连点个外卖,都会精确的告诉你在几点几分送达。可是,你仔细想想,这些事真的100% 能办到吗?
你观察一下网上那些骂人的愤青,他们所有激烈言辞的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你应该如何如何,你应该给我提供的确定性,但是没有兑现,我就情绪激动给你看”。孩子送到学校为什么教不好?用了化妆品为什么没变美?外卖晚到一会儿,不管外卖小哥是不是因为刮风下雨堵车意外,都恨不得投诉。
其实有这些表现的人,在和身边熟人打交道的时候,完全可能是一个宽容的人,对他人的错误有一份谅解,对确定性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一旦到了网上,在和有明确社会分工的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往往就变成了一个言辞激烈的愤青。
以上观点来源于《罗辑思维》整理后发布,部分内容有删减更改
今天我们说这个话题,不是指责广告业/医美口腔行业,更不是指责消费者,而是说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反过来思考医美口腔行业中存在的“市场问题”。

如果您觉得我的内容还不错,也烦请多多转发!
您的支持是我胡说八道的源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