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病不干预将影响终身孩子老捣乱、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是淘气
江苏龙网_原题是:孩子老捣乱、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是淘气 , 这病不干预将影响终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捣乱 , 老影响别人 , 屡教不改 , 学习困难 ,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坏毛病、坏习惯 , 是品行出了问题 , 可能孩子患上了多动症 ,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大脑神经系统发生障碍的疾病 。 专家呼吁对于多动症的患儿 , 家长、教师、医生需联合起来进行“医教结合” , 效果更好 。
多动症患者就诊率仅10%
近日 ,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等12家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项目正式启动 。 著名主持人尼格买提作为关爱大使积极参与到项目各项公益活动中 。
文章图片
【「家长」这病不干预将影响终身孩子老捣乱、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是淘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 , 俗称多动症 , 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 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 , 注意广度缩小 , 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 , 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 据统计 , 中国儿童青少年ADHD患病率为6.26% , 约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 ADHD常见于学龄期儿童 , 但有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 , 30%-50%更会持续到成年期 。 在我国 , 公众的ADHD疾病认知不足,就诊率仅有10% , 且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 。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教授在启动会上介绍 , “由于疾病意识欠缺 , ADHD患儿表现的症状经常被家长误认为是调皮或者好动 。 老师、家长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 , 也会导致这个问题被进一步忽略 。 ”
亚洲ADHD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教授表示 , 其实ADHD是一个影响终身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 患者除了受疾病多困扰以外 , 最大的问题还受到社会 , 以及家庭的不理解和歧视 , 使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很多人破罐破摔 , 出现了逆反社会 , 甚至逐渐走向了冲动 , 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 以至于犯罪 ,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影响终身的疾病 。
文章图片
亚洲ADHD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教授致辞
5岁以下孩子不主张药物治疗
调查发现 ,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多动症的认识都有不少误区 。 “我们曾经调查了6-13岁的小学生中的867名家长 , 发现47.6%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问题或态度问题 , 还有15.9%的家长认为儿童多动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心理问题 , 而不是神经发育的缺陷 。 ” 柯晓燕教授表示 , 在家长群体中认为多动症孩子需要看医生的只有44.9% , 而绝大多数认为这只是一个态度问题 , 不需要看医生 。
而在与孩子密切相处的老师群体当中 , 对于ADHD的疾病认知情况又如何?一个在上海地区的调查显示 , 大概有6.1%的教师认为ADHD的孩子仅仅是调皮的孩子 , 有13.6%的老师认为ADHD的孩子可能就是道德品质出现问题 , 对于一些非常明显的有ADHD倾向的孩子 , 还有一些老师会归结于可能是被家长宠坏了 , 或是家教不好 , 教育不良 。 当发现自己班上有ADHD的学生之后 , 部分老师会对这些学生普遍有一些负性的期望 , 对他们抱有放弃的负性态度 。
“大多数老师对于药物治疗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 药物的负作用及长远的影响 , 认知也是不全面的 , ” 柯晓燕强调 , 对于小于5岁的学龄前儿童 , 尽可能给予家长的教育 , 行为干预 , 不太推荐药物治疗 , 除非这个行为干预无效 , 对于他产生了严重的功能损害的时候 , 才可能考虑药物治疗 。 而对于对于5岁以上的学龄儿童 , 这个年龄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 , 因为有学业的压力和要求 , 对于其注意力的要求也更加凸显 , 这时候需要的是及时有效的治疗 。 即需要药物治疗 , 结合教育和行为干预 , 以及学校的干预 。
推荐阅读
- 孩子|婆婆总夸“好带”,医生怒斥家长:太无知!1岁宝宝不哭不闹
- 脸谱|盐都图书馆举办手绘京剧脸谱亲子活动 让家长陪孩子寻文化识国粹
- 宝宝|贪小便宜娃受罪,家长还在交智商税“毒尿不湿”被列入黑名单
- 神话|武汉传奇父亲:一个平行班孩子创造的高考神话(感动上万家长)
- 家长反映老师索贿遭声讨后找人理论被拘20天?河北警方通报
- 聋哑|如东8岁聋哑男孩玩手游,充值到家长卡里只剩1块钱
- 河北霸州一家长举报老师后被拘留?警方通报
- 孩子|家长要做到“三捂二不捂”,孩子少生病妈妈少担心儿童冬季保暖
- 女孩|专家:关注儿童性早熟 早发现早干预
- 家长|竖抱就笑?看了宝宝的“视角”才明白为什么宝宝横抱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