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花样大叔”张居正背后所折射的明朝浮华风气

 「张居正」“花样大叔”张居正背后所折射的明朝浮华风气
文章图片
一谈到张居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明朝中后期那位致力于改革弊政,力图挽救王朝危机的一代名臣。想到的是他的“考成法”、“一条鞭法”,或者是他生前权倾朝野,死后却落得个抄家的凄凉结局。
 「张居正」“花样大叔”张居正背后所折射的明朝浮华风气
文章图片
(电视剧《张居正》里的人物形象比较符合我们对张居正的历史认知)
然而人们印象中本该方正严肃的张首辅,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位非常注重仪容仪表的“花样美男”。据明代沈德符(1578—1642)所写的《万历野获编》一书记载,张居正穿衣服一定要“鲜美耀目”,与人吃一顿饭的功夫可以换四套衣服,而且每一款都极尽华美,“灿若云霞”。张居正平时喜欢化妆、护肤,“膏泽脂香,早暮递进”,意思是化妆品和护肤品,早晚都要递进府中。活脱脱是一位精致的时尚人士。
《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本身就生活在万历年间,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并任职监司词林,他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得以在国子监读书,并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人。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同当时的许多士大夫和朝廷显贵都有交往,因而熟悉朝廷、宫庭内幕,所记载的内容可信度较高。
 「张居正」“花样大叔”张居正背后所折射的明朝浮华风气
文章图片
【 「张居正」“花样大叔”张居正背后所折射的明朝浮华风气】在书中不仅记录了张居正的注重仪表行为,还记载了不少其他士大夫类似的“爱美”之举,如工部侍郎徐泰时见客时一定会让家人打听好对方穿什么衣服,然后再穿上与客人相搭配的服饰,以求“两人宛然合璧,无少参差”。“居官以清廉著闻”的许宏纲年过五十了还穿着时髦、涂脂抹粉,“芳馥遥闻”,人们远远就能闻到他浑身香味浓郁,而且这位许大叔还特别有韵味,“顾盼周旋,犹能照应数人”,不仔细看前后文,如此描写真让人误以为这是一位绝代佳人。
其实整个明朝万历年间,上下风气都是如此。士大夫是如此,富家公子如此,甚至许多一般百姓也加入纷纷浮华攀比的行列。据记载,这一时期珠翠金宝、丝绸罗绮等服饰逐渐流行,一些奴仆贱役也都穿金戴银,服饰鲜艳无比。为了相互攀比,甚至出现了“贫者与富者斗豪华,至倾囊而不计。”的现象,这比当下一些人明明收入一般却拼命追求名牌奢侈品的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人把社会的浮华程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阶段是只有年轻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第二阶段是大妈们也纷纷打扮得花枝招展了;第三阶段是年轻男性开始把自己弄得花枝招展;最后一个阶段则是连被认为是社会中坚的中老年男性也花枝招展了。很显然,明朝到了张居正所在的时代,社会整体的奢靡浮华程度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了。
 「张居正」“花样大叔”张居正背后所折射的明朝浮华风气
文章图片
(明代画家仇英作品《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
明朝中后期社会风气的浮华奢靡固然说明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何尝又不是在预示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危机正悄然到来?历来“成由节俭败由奢”,社会整体的物欲横流与追求享乐氛围也必然消磨着整个民族的意志,奢靡之风也向来是与官场腐败以及社会普遍性的利己主义如影随形的,这样的社会在风调雨顺时或许还能继续持续下去,一旦遇到较大的危机则有可能出现整体的崩溃。历史上一次“安史之乱”就足以戳破唐朝“开元盛世”的繁华,而明朝末年天崩地裂般的社会惨剧距离浮华的“万历时代”也不过仅仅二十来年而已。
在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的风气应当是昂扬进取的。反映在服饰文化和社会风气上,虽然不一定需要每个人都认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审美风格,社会生活也应该多姿多彩,但如果陷入过度的享乐主义,整个社会中的多数人都在追求奢靡浮华之风,那绝对值得我们惊醒,而非是什么可以炫耀的图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