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石,◆1.適宜製磬的美石 。○《山海經?西山經》:“[小華之山]……其陰多磬石 。”○[郭璞]注:“可以為樂石 。”○[郝懿行]箋疏:“[秦]《嶧山刻石》文云‘刻茲樂石’,即磬石也 。”○《漢書?地理志上》“貢璆、鐵、銀、鏤、砮、磬”[唐][顏師古]注:“磬,磬石也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永州》:“磬石 。○《荊州記》云:‘[零陵郡]界通出石磬,亞於[徐州] 。’”◆2.寺院中用以召集眾僧的鳴器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貝編》:“[歷城縣][光政寺]有磬石,形如半月,膩光若滴 。扣之,聲及百里 。”○[清][周亮工]《書影》卷四:“[長安]故宮闕前 , 有[唐]肺石尚在 。其制如佛寺所擊磬石而甚大,可長八、九尺……製似今氚逯??。”◆3.山名 。在今[安徽省][靈壁縣]北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三?宿州靈壁縣》:“[磬石山]在縣北七十里,山產磬石,即《禹貢》所云‘[泗]濱浮磬’也 。”
自磬,◆亦作“自罄” 。◆自縊 。○[清][黃宗羲]《徐公神道碑銘》:“[蕺山]以餓死,[漳海]以兵死 , [雋里]以自磬死 。”○[清][黃宗羲]《王義士傳》:“丁亥某日粟盡 。集其鄰里鄉黨 。濯衣幅巾,大呼[烈皇],北面再拜,自罄於[象山]之樹 。聚觀者無不慟哭失聲 。”
鐘磬(钟磬),◆1.鐘和磬 。古代禮樂器 。○《禮記?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史記?樂書》:“然後鐘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 。”◆2.鐘和磬 。借指禮樂 。○[清][歐矩甲]《新廣東》五:“[滿清]之入關,孰不有[漢]人為之功狗 , 以戔滅銷磨華種,以奉異族之鐘磬哉!”◆3.鐘和磬 。佛教法器 。○[唐][岑?《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惠凈上人幽居寄兵部楊郎中》詩:“猿鳥樂鐘磬,松蘿泛天香 。”○[巴金]《秋》二五:“他走到家不過五六十步的光景,忽然一陣鐘磬聲和念佛聲送進他的耳裏來 。”
鍾磬(锺磬),◆1.鍾和磬,古代禮樂器 。○《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為堵,全為肆 。”○[鄭玄]注:“鍾磬者,編縣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謂之堵 。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晉][張華]《博物志》卷四:“[漢]末喪亂,絕無金石之樂 。○[魏武帝]至[漢中],得[杜夔]舊法 , 始復設軒懸鍾磬 。”○[宋][蔡夢弼]《草堂詩話》卷一:“[郭受]寄[杜]云:‘春興不知凡幾首 。’[杜]答云:‘藥裹關心詩總廢 。’皆如鍾磬在虡,扣之則應 。”◆2.佛教法器 。○[金][王庭筠]《超化寺》詩:“隔竹微聞鍾磬音,墻頭脩綠冷陰陰 。”◆3.指鐘、磬之聲 。○[金][趙亮功]《甘露寺》詩:“別後聞鍾磬,山陰空夕陽 。”
簪筆磬折(簪笔磬折),◆古代插筆備禮,曲體作揖,以示恭敬 。○《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張守節]正義:“簪筆,謂以毛裝簪頭,長五寸,插在冠前,謂之為筆,言插筆備禮也 。磬折,曲體揖之,若石磬之形曲折也 。”
韻磬(韵磬),◆琴名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李汧公]雅好琴,常斫桐,又取漆桶為之,多至數百張,求者與之 。有絕代者,一名‘響泉’,一名‘韻磬’,自寶于家 。”⒁姟绊懭??。
圓磬(圆磬),◆佛教法器名 。用銅製成,形狀像缽 。
玉磬 , ◆1.古代石製樂器名 。○《禮記?郊特牲》:“諸侯之宮縣 , 而祭以白牡,擊玉磬……諸侯之僭禮也 。”○[孫希旦]集解:“玉磬,《書》所謂鳴球,天子之樂器也 。”○[唐][柳宗元]《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紵》詩:“朱脣掩抑悄無聲,金簧玉磬宮中生 。”○[清][戴震]《樂器考》:“鳴球、玉磬,同謂石磬,古人於石之美者 , 多以玉名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人們稱贊她……說她的聲音就好像玉磬的聲音 。”◆2.佛寺中召集僧眾所用的法器的美稱 。○[元][楊景賢]《西游記?三藏朝元》:“大眾虔誠,法鼓金鐃出寺迎;諸天相敬,銅鍾玉磬映山鳴 。”◆3.古琴名 。見[宋][蘇軾]《十二琴銘》 。◆4.山茶的一種 。○[宋]徐璣《山茶》詩:“山茶有數品,玉磬尤晶明 。”
羽磬,◆傳說中的[瀛洲]石磬,因輕而鳴 。○[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黃籙齋詞》:“是用精修黃籙,上奉玄休,案十華三境之儀 , 備羽磬霜鍾之禮,歸心萬聖,稽首諸天 。”
引磬,◆僧家的一種法器 。多用銅製,形如小碗,底貫以紐,下附木柄 。誦經念佛時用以調整音節 。○《水滸傳》第九十回:“引磬響處,兩碗紅紗燈籠 , 引長老上升法座 。”○[巴金]《秋》二四:“坐在他對面的右吣莻?敲小引磬的年輕和尚接着用響亮的聲音唱道:‘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