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下众生相:焦虑者、使用者和弃用者


大模型下众生相:焦虑者、使用者和弃用者

文章插图

大模型下众生相:焦虑者、使用者和弃用者

文章插图
大模型实际运用如何?
大模型下众生相:焦虑者、使用者和弃用者

文章插图
文 | 周享玥编辑 | 赵艳秋
 
 
来源丨数智前线
2024年,公认的大模型应用元年 , 不管是B端还是C端,都呈现出加速快跑的姿势 。最近,我们和六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大模型用户聊了聊,过去一年里,他们和大模型之间 , 到底发生了怎样一些故事?
这是他们的声音:
“我今年能考上研,全靠AI 。”
“你指的大模型是什么?你给我描述一下 。”
“领导现在天天催着用大模型 。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完,谁给你研究大模型去 。”
“最上头的时候我一天用6小时,玩儿够了就没怎么用了 。”
“AI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60分,像我们这个得要求个600分就没辙 。”
“人少了,活不少,用这种方式‘偷个懒’,提提效,足够了……”
虎哥,用AI备战考研,70后
52岁的肖朝虎,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在阔别学堂近30年后,在大模型的帮助下,用仅仅3个月、每天约四五小时的备考时间 , 在考研中一举拿下了398的笔试高分,完胜许多年轻考生 。
而被问及备考秘籍时 , 肖朝虎脱口而出,“AI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是没有AI,我自己背那么多东西,根本背不下来 。”
肖朝虎原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关公司的高层 , 清瘦、干练 , 平日里喜欢年轻人喊他虎哥 。虎哥的考研大业开始得突然且迅速 。去年9月 , 受一位同龄朋友跨专业攻读书法研究生的启发,虎哥做了一个大胆决定 , 他要考茶学研究生,以便接替父亲将老家贵州的茶园做好 。
但虎哥的记忆力比不上年轻时候了,平时又要上班,而政治和两门农学专业课,需要记忆的东西不少,要全靠翻书和刷题,不知道得搞到猴年马月 。于是,在按常规复习一个多月后,虎哥想到了AI,毕竟从事科技传播,很早就研究、使用了它 。
2023年初,出于工作需要,他曾第一时间找到海外大模型的付费账号,各种试用、探索 。
为了考研,去年11月,肖朝虎使用ChatGPT4.0,并开了个文心一言4.0的会员,平时两个大模型产品一起使用,能互相比对印证,保证AI回复的准确性 。
但用大模型帮助学习,也并非一蹴而就,虎哥为此做了大量尝试 。“比如,我让它做一个政治思维导图,它做出不来,但让它做个表格、总结助记词,就做得挺好 。又比如,让它做选择题,它的准确性没那么高,但简单题、名词解释题就做得又快又好 。”
多次试验后,肖朝虎总结出了几大提效最明显的用法:
通过向AI提问,并设定简答题限定在200字内,论述题限定在500字以内,他将两三百道10年真题库用几个周末的时间全部过了一遍 , 效率远高于自己翻书总结和百度搜索 。
之后,他又要求AI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提炼为3个助记词方案,形成自己独特的要点记忆方案,在最后两周,重点记忆 。
另外,他还用AI来帮助自己更科学地制定课程计划 。通过将参考书的内容章节扫描进去,AI能快速总结出要点,还能给他列提纲、做表格,告诉他分时段复习内容 。
当然,AI也有其局限,每次回答的结果并非完全一样,也有可能会出错,需要他去进行甄别 。
但总体算下来,大模型的使用,让他在备考的最后一个多月里,多了一份高效学习指南,“效率是用普通方法复习的一个多月里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
4月1日,研究生复试成绩公布,肖朝虎总成绩排名第三 。“如果没有AI,我想要今年考上,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而AI的影响,并不止于考研,也逐渐渗透到虎哥生活的方方面面 。
“现在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习惯问一问AI,甚至前一段时间我算一个数字加法,都让它算了 , 我懒得去打开计算器 。”虎哥说 。
即使最近,因老家贵州正安迎来采茶季,虎哥回家变身为茶农,AI也并未远离——前一阵,AI写歌大火,他也紧跟着用AI创作了两首歌,并配上最新拍摄的采茶视频,用来宣传老家的茶叶 。
陆明,某知名律所律师,70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