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 | 土卫六
编辑 | 刘车仔
题图 | 《孤注一掷》
刚刚过去的周末 , 《孤注一掷》引爆了社交媒体 。
除了对电影本身的讨论 , 本片的超前大规模点映 , 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
有的网友认为 , 《孤注一掷》上周六开始点映 , 每天14:00-21:00排片 , 黄金场占比最高甚至超过了45% , 而且这样的规模要维持到这周五正式上映 。 这种做法“抢了其他电影的排片 , 是恶性竞争” 。
金晨饰演的“性感荷官” , 被普遍认为演技不错 。 (图/《孤注一掷》)
也有网友认为 , 影院愿意给《孤注一掷》排片 , 说明这部片子叫好且叫座 , 否则“就算是全球上映 , 没人看也没用” 。
争议之下 , 《孤注一掷》片方不得不将正式上映档期从8月11日提前到了8日 , 试图消解舆情 。
《孤注一掷》 , 押宝点映
从数据上看 , 《孤注一掷》的点映策略是成功的 。
截至8月7日19:00 , 8月5日-7日三天的点映票房分别是1.7亿、2.1亿、1.1亿 , 总点映票房逼近5亿元 , 超过《八角笼中》的4.2亿元 , 打破了中国影史点映票房历史纪录 。 如果继续点映下去 , 这个纪录势必还会刷新 。
有网友说话很不客气 , 直指《孤注一掷》不正当竞争 。 (图/微博截图)
点映 , 通常是一部电影为了口碑营销、提前小范围上映的一种行为 。
国内最早采用这一方式的电影是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 , 当时《英雄》在深圳点映了7天 , 目的不是口碑营销 , 而是为了获得奥斯卡提名资格 , 否则按照既定的档期上映 , 会错过奥斯卡报名窗口期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想不到这次点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一个多月后 , 《英雄》以2.48亿元票房的成绩成为了2002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 占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 , 连《指环王》(5600万元)和《蜘蛛侠》(4300万元)都难以望其项背 。
《英雄》开启了华语电影大片时代 。 (图/《英雄》)
在这之后 , 不断有电影尝试点映 , 彼时的点映一般只选择几个一线城市进行少量放映 , 比如2012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 , 只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点映 。
开大规模点映先河的 , 要从2015年开始 , 这一年 , 由叫兽易小星执导的奇幻喜剧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提前一周开启点映 , 排片量一度接近21% 。
相比之下 , 《孤注一掷》这周一的点映排片量已经达到24.6% , 况且如今影院数和银幕数都有了很大提升 , 点映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
点映是影片获得口碑效应的杀手锏 , 2018年《我不是药神》点映排片量大概10% , 却撬动了超过50%的票房占比 , 之后正式上映也见证了这部电影“封神”的轨迹 , 总票房30多亿 , 目前 , 只有今年暑期档电影《消失的她》达到了这个高度 。
《消失的她》虽然点映排片量也很高 , 但只点映了一天 , 并未引起相关争议 。 (图/《消失的她》)
然而 , 《闪电侠》也进行了点映 , 但效果很差 , 总票房还不到2亿 , 尽管豆瓣评分一度高于8分 。
《孤注一掷》的点映策略能取得高票房效应 , 跟王传君的演技有很大关系 。 最近片方多次在短视频平台推送有关内容 , 尽管王传君只是“四番” , 但不少影迷都是冲着他去观影的 。 另外 , 关于缅北诈骗的新闻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影片的关注度 。
至于口碑 , 对不起 , 点映期间恕不公开口碑——这也是许多网友杯葛这次点映的一个靶点 。
网友质疑《孤注一掷》故意不开分 。 (图/微博截图)
高排片点映背后 , 院线不背锅
点映的目的是为了口碑营销 , 影片质量是口碑营销的根本 , 好电影才会吸引更多人看 。 但这里的“好”不一定是指电影的“水平”有多高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地球最后的夜晚》 , 这部电影“水平”确实高 , 用了很多意象和朦胧的表达 , 但观众看不懂 , 所以反而“口碑”很差 。 这也导致影片到了档期中后期 , 票房没了后劲 , 再也冲不动了 。
推荐阅读
- 微信朋友圈大规模上线置顶功能!操作教程来了
- 《孤注一掷》刷新中国影史点映单日票房纪录 点映票房破四亿
- 点映破2.9亿,被观众骂成诈片,《孤注一掷》能超《消失的她》?
- 河南省濮阳市大规模“官位购买”:系统中无证人员猖獗
- 《孤注一掷》点映2亿,超《巨齿鲨2》首映,观众吐槽:感觉被诈骗
- 吃相难看?《孤注一掷》开电影先河,1.3亿票房重新定义“点映”
- 河南数百人不考试就进入体制!疑似大规模“买官”!仍逍遥法外!
- 敢跟好莱坞较劲?芭比被日本大规模抵制,刀扎自己身上知道疼了?
- 《八角笼中》超长点映,难以复制的成功?
- 大规模钢材除锈用什么方法最快 大规模钢材除锈用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