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落款:乾隆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区别?瓷器篆书底款都有哪些( 二 )


另外,有的胭脂水釉瓶、杯、盘类,署“又辛丑年制”干支款 。凡署这种款识的器物,制作均很细致,胎体薄如蛋壳,类似外销瓷的风格,若仅观器型很像雍正时的器物,但若将“又辛丑”干支款推断,则应为康熙六十年之器(康熙建元年前为辛丑) 。这一类款较为特殊,它证明康熙时己烧制胭脂水釉;但因其少有,在鉴别中往往被误认为是新仿的器物,此点应引起注意 。另外,所见到的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有的在周围加“御赐纯一堂珍藏” 。“纯一堂”究竟属康熙时期哪一王府,尚待考评 。
“大清年制”款中,较为草率的一类,为康熙早期的款识;工整的宋体,如官窑款一样的,为康熙末、雍正初之器 。
康熙时期瓷器上常写仿古款,除“宣和”(北宋年号)、“枢府”(元代官窑)外,多以明代为主,自洪武始至万历提款均有;其中,以仿成化、嘉靖、万历的款识为最佳,几可乱真 。良康熙以后各朝瓷器上仿写的古款,其笔划都不及康熙时的仿款运劲有力 。
鉴别瓷器,主要是观察器物在胎釉、造型、纹饰及工艺处理上的区别,在酌以款识 。由于清代官窑、民窑款识繁多,情况复杂,认真有辨别和掌握各朝早、中、晚期不同的款识特征就十分重要 。但要注意,款识仅是瓷器的一个方面,不是绝对可靠的 。各朝本款均各具特征 。赝品的款识与真品比较,有的差之千里,有的则十分近似,极为混淆 。因而,鉴别瓷器不能仅看款识定论 。
康熙为明、清两代中历时最久的一朝,官窑款体式多有变化,有多种书法 。孙瀛洲先生对之曾作系统的总结:前朝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渐趋清秀 。
三.雍正时期款识特征
雍正时期,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款与篆款同时并用 。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仅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 。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 。青花色调大都纯正,少数也有深浅不一的 。大碗及骰盔子碗横写于器口边际,高足碗的款识多横写于器足里边沿,壶类则多于足里边环行横写 。珐琅彩器上的“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一般为两行竖列围有方框的楷书款,以青花和蓝料彩书写,蓝料彩色泽较康熙时的浅淡,字体也小 。
此时的篆书款的四字两行、六字两行或三行的体式,多数无边圈,个别的围有双环 。款分青花兴镌刻,镌刻款又分覆釉与不覆釉两种形式;仿钧釉器的器底多覆酱色釉,釉色深浅不一;青花蓝釉器,器底覆釉与不覆釉的并存 。青花款落款位置及书写体式也有几种:天蓝釉与青花釉里红茶托,多将六字篆书款写于器足里圈;红釉、蓝釉、天蓝釉及仿汝釉的小花盆,底部的篆款或为四字两行竖式,或为十字形,如同古钱上字体排列的形式;青花、天蓝釉四连筒瓶,篆书款四字则分别写于同一足底 。雍正官窑款篆书的书法也不完全是同一书体,极方正规矩的、草率不规的与笔路圆润的同时并存 。如雍正官窑的粉青釉花觚及各种小件瓶、罐类,釉面均很肥润,款识字体却刚柔参差,不尽相同 。
雍正时期的篆、楷款,道光、咸丰与民国时仿制得最多,但字体较大,笔划细弱无力,青花色泽过于浅淡或浓艳 。
雍正时期如同康熙一样,也有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各朝款识的器物 。仿款字体纤细挺拔,颇具骨气 。同时,器底除年款外,也有如同明代器物那样,用龙、凤、鹤、鹭鸶及人物作标志,或用鼎、爵及灵芝等花押作图记款的 。
乾隆一朝,仿古器曾盛行一时,从传世品中的青花篆书或金彩楷书的“乾隆仿古”与“大清乾隆仿古”等款上,也可见其仿古盛况一般 。其中仿写的明代款识,以宣德、成化年号为主,多是楷书四字可六字 。还有仿署元代“蒋祈”、宋代“宣和窑”、“政和窑”、“吴十九制”的款识 。
五.嘉庆时期款识特征
嘉庆官窑款识为篆书为主,少有楷书 。大体与乾隆时期类同,字体工整,结构严谨 。青花、红彩、金彩篆书款体式,多为六字三行,无框栏;一行横排的,落款位置的器口外沿或中腰 。楷书款为六字三行,环以双圈 。白釉盘类多是楷书刻款,六字三行横列,围有双圈栏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顶部红彩描金、底部青花“大清嘉庆年制”款的盒类,品种以斗彩和青花为主,所署描金的篆书款相当艳丽 。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嘉荫堂制”款的青花缠枝莲高足盘与撇口碗、盘 。嘉荫堂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清帝“东巡”时宴饮观戏的场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