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创业初期的故事,揭秘百度老总创业历程

提到百度
,你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是不是李彦宏先生?而此次,投投想给你介绍另外一个人——徐勇先生,早年他曾与李彦宏先生一起从硅谷回国创建了百度 。这一期,投投就与你分享徐勇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他详细讲述了百度创建过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过程中他的经验总结 。
换个角度说,2000年底,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对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公司面临破产 。刚成立不久的百度,在网络经济泡沫前拿到了第二轮融资,但处境也很危险 。百度选择转型,最后反其道而行之 。现在回顾这段经历,或许能给同样处于市场环境低迷期的你一些启发 。
来认识一下李彦宏吧
1982年,我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 。1989年完成生物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博士后 。后来,我先后在两家跨国高科技公司工作,并在其中担任高级销售经理 。
1990年,在一次同龄人聚会上,我遇到了马东敏(李彦宏的妻子) 。当时她刚毕业,在一家生物公司做销售 。由于我们都是中国人,又是同事,自然就成了好朋友 。
1997年,我通过马东敏认识了她的丈夫李彦宏 。我和Robin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他在美国布法罗的纽约州立大学完成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罗宾还担任了道琼斯公司的高级顾问 。他设计了道琼斯公司的实时金融系统,这个系统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包括《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 。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公司——INFOSEEK的资源工程师,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新一代专家 。
Robin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对硅谷的创业文化和机制高度认可 。1998年,他出版了《硅谷的商战》 。这本书记录了1994年以来硅谷几家大公司之间的商业竞争,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分析 。比如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商业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允许失败;让好的创意有条件地孵化;容忍创作混乱;开心分享 。
和罗宾一样,我也对硅谷散发出的创业氛围着迷 。恰巧在1998年,我成为大型故事片《走进硅谷》的制片人之一,我们拍摄《走进硅谷》,希望客观反映硅谷的发展历程,探寻其成功的基因 。
于是我经常找Robin讨论硅谷和互联网,两人逐渐了解,觉得志同道合 。我在拍《走进硅谷》的时候,有一次很有意思的经历,就是Robin装扮成采访人员,听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的采访 。
[创建百度]
1999年,美国全国笼罩在互联网热潮中,人人都在谈论“互联网” 。我们预感到中国的互联网将来会有很好的发展 。
11月的一天,罗宾邀请我去他家谈“大事”,第二天我应邀而来 。当时Robin拿出一份保密协议,跟我说我们回国,做一家互联网公司 。我有点惊讶,但很快就平静了,因为这是美国常见的商业习惯 。所以,我签了保密协议 。
创业的冲动让我和罗宾走到了一起 。后来我们两个一起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 。当时我们决定做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然后卖给门户网站 。商业计划书写好后,我们开始一起寻找风险投资 。
经过一番努力,有三家投资机构表示愿意投资我们 。最后,经过几轮艰苦的谈判,其中两家公司决定向美国投资120万美元 。敲定投资后,我们从美国硅谷回到中关村,创办了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最初,公司的办公室设在北京大学的资源酒店 。选择这里的公司有两个主要原因:
1)可以节省办公费用 。当时筹集的120万美元,原计划半年用完,但我俩都认为要慎重,尽量支持一年;
2)北大资源酒店离北大等高校比较近,找本校师生做兼职比较方便 。对于百度来说,当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技术研发团队,所以我们把目标定在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建国身上 。刘建国主持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大型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统天网,所以他是当时中文搜索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
当时他选择加入我们俩的初创公司,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毕竟美国95%以上的小公司都会在三年内自动消失,北大副教授这个职位也不是谁都能轻易放弃的 。但是当我们问刘建国为什么加入时,刘建国说他意识到只有创业才能推动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让技术实现价值,所以他加入了我们 。
后来我们招了一些北大、清华、中科院、交大的硕士毕业生,都是写程序的高手,于是我们按照分工开始设计整体软件系统,写程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