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激励的利与弊 员工期权激励怎么做( 二 )


行权,即员工为期权买单,完成从期权到股票的跨越 。
清算,即员工收购股票后,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或者参与公司被收购价格的分配,或者分配公司红利,来分享公司的成长收益 。
员工股权激励的进入机制 1 。计时:
有些创业者,在公司初创阶段,就开始大量发放期权,甚至全员持股 。我们的建议是:对于公司的核心合伙人团队,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可以在磨合期后开始发行股权 。
但对于非合伙人层面的员工来说,发行股权为时过早 。一方面,股权激励的成本很高,给单个员工三五股,员工可能感觉不到 。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差,甚至可能被认为是画大饼,起到负激励作用 。
所以公司最好走到一定阶段(比如有天使轮融资,或者公司收入或利润达到一定目标),发行期权的效果会更好 。
发行期权的节奏:
要控制发行节奏和进度,给后续团队预留一个期权发行空的余地(比如按照上市前4批);全员持股可以是企业的选择方向,但最好先解决第一梯队,再解决第二梯队,最后普惠制解决第三梯队,形成示范效应 。
这样既能达到激励效果,又能控制激励成本;期权激励是一种中长期激励,是对激励对象的选择 。最好是先谈恋爱,再结婚,和公司磨合一段时间 。
2 。人
股权激励的参与者包括合伙人、中高层管理人员(VP、总监等 。)、关键员工和外部顾问 。
合伙人主要拿限制性股权,不参与期权分配 。但是,如果合伙人的出资与他持有的股权非常不匹配,他也可以向合伙人发放一部分期权,以调整前期合伙人股权的不合理分配 。
中高层管理者是拿期权的主要人群 。
3 。量化
量化一方面是确定公司期权池的总量,另一方面是确定每个人或岗位的量 。
公司的期权池在10%-30%之间,15%是中间值 。期权池的大小需要根据公司的情况来设置 。
在确定具体到每个个人的期权时,首先要考虑给予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期权的大小,然后再确定具体到个人的期权的大小 。确定岗位期权金额时,可以先按部门分配,再具体到岗位 。
确定了公司的总池,再考虑他的岗位、贡献、薪酬和公司的发展阶段,基本确定了员工应该获得的激励股数量 。
在同一个技术获取层面,你要在VC进来之前参与创业,在VC进来之后加入公司,在C轮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你得到的期权要设计成区别对待 。另外,公司也可以给员工一个选择,是拿高薪+低期权还是低薪+高期权 。创始人通常喜欢选择低薪高期权 。
邵亦波分享了他在自己创立的易贝公司发行期权的标准 。比如,对于VP级别的管理者,在天使进来之前参与创业的,给予2%-5%的期权;如果是A轮之后进来的,1%-2%;如果是在C轮或者接近IPO的时候进来,会支付0.2%-0.5% 。对于核心VP(CTO、CFO、CTO等 。),按照前述标准可以发行2-3倍 。总监级人员按VP的1/2或1/3支付 。
4 。定价
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员工是否需要为期权付费 。是免费发放的吗?
建议是:
(1)员工必须缴费 。员工对钱的态度,花过钱的和没花过钱的会有很大不同 。
(2)与完全出资购买股权的投资者不同,员工期权的逻辑是支付少量资金,长期参与创业,赚取股权 。因此,员工应该以公司股权的公平市场价值的贴现价格获得期权 。
期权发放的过程就是让员工意识到期权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他只需要付出很少的钱就可以得到 。他之所以只少付出,是公司对他的期望,是基于他长期参与创业 。他带着酱油跑了 。公司回购他的期权是合理的,员工是可以接受的 。
5 。固定现金条件:
固定现金条件是指提前确定授予员工的期权何时到期,即员工何时可以行权 。
常见的到期机制是按照时间:4年到期,每年现金的25% 。
另一种是:两年后50%到期,然后每年兑现25%,四年全部兑现 。
第三种:第一年10%,第二年30%,第三年70%,第四年全部 。
激励期权的退出机制 创业公司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时,激励期权的进入机制可以使激励方案发挥作用,而激励期权的退出机制,即员工行权股权是否回购以及回购价格的约定,可以避免员工离职时不必要的纠纷 。
1 。回购选项的范围: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员工需要回购成熟期权和行权股权吗?以及如何回购?
已经行使的期权:
已经行权的期权是员工自己支付的股权,按理说股权不应该收回 。如果公司已经被收购或上市,一般不需要回购员工已经行使的股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