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绝谜沧,沧海桑田底中臧,华夏传世丰碑立,车舟路径塞穹苍。猜一动物 华夏传世手游( 五 )


毋庸置疑,可被用作回旋针状授时星座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其同真北极的距离 。对此,古人用去极度(即偏离北极的角度)表示 。
如图7、图8所示,岁差圈(真北极移动路线)穿过七公一、二之间 。也就是说,七公作为回旋针状授时星座,同真北极的距离,曾近为零 。
在距今约10000年之前,前后大约两三千年的时段之内,没有其他什么星座,可以和七公争抢回旋指针授时星座资格 。这,也是笔者推定大约绘于万年前的柿子滩岩画女像上方七星点,当为七公(星官)的天象依据 。
北斗固然早就有了斗状星座的资格,但其作为(近北极的)北方之斗的资格,并不是自古就有或永恒不变的 。特别是,北极在织女星附近时,南斗北斗的去极度差别不大,且都在50°以上 。北斗,基本不在当时中原地区的北方视野里 。(参见图7、图8)
这也就如同在距今约16000~12500年之前的几千年间可作北极星的织女星,并不让现在的我们觉得它在北方一样,在那个时候的古人看来,现在的北斗星、北极星也都不在北方 。“北斗”,并不总是配得上“北”字 。
对此,是已知岁差影响的当今关注者不可忽视的 。
那么,北斗在什么时候开始被人们认作北方之斗呢?我想,应该是在,它多数时间能够出现在关注者(以中原地区为主)的北方视野中的时候,才具备这一资格 。
这个时点,很可能是在七公逐渐远离真北极,北斗大部进入关注者可见恒显圈的时候 。其时,大约在距今7000年之前 。在授时星座从七公向北斗七星过渡期间,即大约在距今8500~6500年之前的约两千年间,加上玄戈、招摇二星的五星长杓北斗九星(参见图7、图9),很可能曾经充当时空衔接桥梁 。
至于南斗,应该是在北斗接近北极,人们确认北斗为北方之斗,并对之特别关注(和崇拜)之后,再关注南方赤道星空,或许是在开始构建二十八宿系统的时候,才将之称为南斗 。也只有此时,才存在二者“同时”可见的“南北”关系 。其时,当不早过距今大约7000年之前 。(南北二斗,以“南北”关系“同时”可见的景象大致是:南斗位于南中天附近,需观测者面南略微仰视,仰角随观测者所处纬度而异;北斗位于北极下方,需观测者面北略微仰视或近乎平视 。显然,此处所说“同时”,对同一观测者来说,并非真同时,故加引号;北极的下方虽在观测者北方,但对于北极,任何方向都是南方,南北二斗的“南北”关系不那么纯粹,也非不变,故加引号)
七公退,北斗进,靠近北极者最受尊 。
初成于七公近极时代的拱极星与北极崇拜及相关礼仪,在人们把崇拜对象转移到北斗以及新的北极之后,被改造和发展,为后世道教所传承 。教随天道变 。
这正是,尊天道,顺天时,法自然 。
夏历庚子年正月十四日/西元2020年2月7日初稿
夏历庚子年二月初二日春龙节(龙抬头)/西元2020年2月24日二稿
夏历庚子年三月卄八日东岳大帝圣诞/西元2020年4月20日调图再校三稿
夏历庚子年五月十七日/西元2020年7月7日收《恒道》2020年第1期·春季号确认刊发目录加注
夏历庚子年六月初六日/西元2020年7月26日收《恒道》2020年第1期·春季号赠刊加注
1、本文主要观点初发于拙文《华夏天道信仰与道家思想萌芽与初成的几个节点略探——以岁差圈附近星名星象为线索》,《第四届昆仑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2019年9月·兰州,第43-55页 。该文修订后改题《 华夏天道信仰和道家思想萌芽与初成的几个节点略探——以拱极星为线索 》,被集刊《东方哲学与文化》录用 。本文据该文部分内容进一步深入和展开而成 。
2、本文刊载于《恒道》2020年第1期·春季号,第24-33页 。恐因美编经验不足或操作失误,刊中图表信息有明显损失或变形 。图文皆以此为准 。
后附上元天官神像中的疑似北斗星象,大概不可能在地球上实际看到 。虽说那好像是从北斗背面所见堪称上帝视域中的“北斗”星象,但由于北斗诸星和地球间的距离各自相差巨大,即便绕到背后,大概率也看不到和地球人所见镜像对称的北斗星象 。也就是说,那样的北斗星象,几无实际可见之可能 。
夏历庚子年二月十二日惊蛰/西历2020年3月5日
《 上天作证,有文可考华夏文明史提前上千年——道经载北斗六开阳又名北极所示6000年前星象的意义略谈 》
《 上有天汉,下有汉水,中有汉人……吾汉武汉,告天无憾,吾汉无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