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三年了,我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三 )


在2021年 , 春运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8.7亿人次 , 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 , 火车购票App活跃度下降5成以上 , 这意味着 , 有上亿人没有回到家乡过年 。 但在今年 , 那些想回家的人 , 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拦他们 。

▲图 / 视觉中国
离家这三年
三年没回家 , 最先想家的总是胃 。
林嘉沫还记得去年春节那顿年夜饭:偌大的一张桌子 , 只坐了四五个人 , 还是分餐制 , 人跟人的距离超过1米 , 大家各吃各的 , 偶尔才说几句话 。 桌子上的饭菜没有半点荤腥 , 全是素菜 。 看着眼前的水煮青菜豆腐 , 林嘉沫毫无食欲 。
这是林嘉沫第三次在丈夫的老家台湾过年 。 丈夫家里信奉佛教 , 吃素情有可原 , 因为疫情 , 大家分开吃 , 也是出于防范 , 但林嘉沫越吃越难过 , 越吃越没有滋味 , 她难以抑制地想 , 如果是在她的老家江西宜春 , 这顿饭“应该是大鱼大肉 , 辣的、重口味的 , 一桌可能十几二十个菜” 。
吃完饭 , 林嘉沫终于跟几千公里外的家人打上了视频电话 , 家人把镜头对准餐桌 , 这边是老家的腊肉 , 那边是妈妈做的鱼 , 爸爸说:“你赶快回来 , 我们家里好多好吃的 。 ”热闹的声音、过年的气氛 , 一下子包围了她 。 视频结束 , 林嘉沫打开手机看春晚直播 , 虽然没怎么看节目 , 但屏幕上闪烁的红包图标 , 隔一会儿就响起的笑声和掌声 , 已经是她唯一能感受到的年味儿 。 那一天 , 她在春晚零点倒计时的背景音里睡着了 。
在上海 , 林嘉沫操持着一家服装淘宝店 , 业余时间做自媒体穿搭博主 。 租在上海的房子里 , 放着她的各类衣服、包、首饰 , 她回不来 , 只能拜托朋友把能寄的东西寄回江西 , 寄不了的扔掉 , 然后退租 , “被迫经历了一次大型的断舍离” 。
怀孕前三个月 , 林嘉沫孕吐反应严重 , 以前爱吃的东西不喜欢了 , 闻一下 , 胃就忍不住翻涌 。 身体里的声音告诉她 , 想吃家乡的味道 。 宜春离湖南很近 , 饮食文化也相似 , 那里的早餐店很早开门 , 大家走进去 , 嗦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米粉 。 这样的东西台湾是没有的 , 大家早餐都吃汉堡、蛋饼、三明治 。 那段时间 , 林嘉沫感到烦躁、抑郁 , 没办法工作 , 常常跟爱人吵架 。 实在想家的时候 , 她就去鼎泰丰买小笼包 , 带回去吃 。
三年很短 , 短到改变不了人的口味 , 但三年也很长 , 长到一个人可能经历某些人生大事 , 毕业、结婚、生子 , 而最遗憾的 , 是这些时刻不能与家人分享 。
陈曦在北京的一所学校读研究生 , 2022年7月毕业 , 留在北京工作 , 而她的老家在黑龙江 , 从北京回黑龙江要隔离 , 从黑龙江回北京也要隔离 , 但她还要实习、写论文、找工作 , 不能耽误这么长的时间 。 她的父亲在多年前过世 , 她没回家 , 妈妈只能一个人过年 。
在第三次去男友家过年之后 , 陈曦和男友商量了一下 , 在2022年结婚 。 那场婚礼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 。 准备婚礼时 , 决定在男友的老家成都举办 。 前脚刚订好酒店 , 后脚成都举办大运会 , 要征用酒店 。 因为各地出现的病例 , 旅行结婚、度蜜月也泡汤了 , 伴娘和伴郎都困在家里出不来 。
到了婚礼当天 , 只有不到40位亲友参加 , 大部分是丈夫那边的亲戚 。 陈曦这边只有妈妈、舅舅还有一位阿姨出席 , 九十多岁的姥姥本来想过来 , 大家害怕她感染 , 没让她一起来 。 那天 , 阿姨用手机拍了好多视频 , 给姥姥直播结婚的场景 。 姥姥发来一串语音 , 不断喊着陈曦的小名“婷婷” 。 陈曦感到难过 , 她好想让姥姥见证她的幸福 。
林嘉沫生小孩的那天 , 因为台湾的防控政策 , 只允许一个人进产房 , 林嘉沫的婆婆害怕感染 , 一直没有来 , 林嘉沫的父母也无法来台湾 。 在产房里 , 两个新手家长面面相觑 。 那天的感觉 , 除了疼 , 还有恐惧 , 丈夫比林嘉沫更恐惧 。 她是剖腹产 , 医生在一旁说 , “小孩的头已经出来了 , 爸爸看一下” , 林嘉沫用余光看到 , 丈夫蹲在自己旁边 , 头埋在床单里 , 根本不敢抬头 。 林嘉沫又想笑又想哭 , 如果是妈妈在这里 , 情况会不会好一点?
现实里唯一的陪伴来自丈夫 。 有段时间 , 丈夫开车带着她和孩子到喜欢的餐厅门口 , 把食物打包带回车上 , 大人沉默着吃东西 , 小孩在后座的安全座椅里睡觉 。 台北的雨季来临后 , 几乎每天下雨 , 潮湿又闷热 , 丈夫会开车四五个小时 , 带着她和小孩从台北到花莲晒太阳 。 但那些时刻 , 她总是忍不住做出一个假设 , 如果是在有很多亲人的宜春老家 , 如果是在朋友很多的上海 , 自己会在做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