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是什么意思(基的定义)

近代历史上,技术进步一次又一次给产业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变化,突飞猛进地重构了我们的商业模式、经济结构、生活文化和政治格局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是中国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之中,我们中华民族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新一轮科技革命 。
强基础“基础”:发展基础学科,建设强大的国家基础 。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中国频频向创新高地发起冲锋 。“天河”创造了超级计算的记录,“墨子”引领了量子技术,“北斗”完成了全球联网,5G使许多行业和商业成为可能...我们深陷其中,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 。但在新时代,中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足,让人民生活富裕健康,就必须有更前沿的科技...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进一步优化 。
这也是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的历史背景 。
在我看来,强基础的“基础”有两层意思 。
从看文件的表面来看,基础强的“基础”是发展的基础学科 。根据教育部文件,“强基计划”旨在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 。,让一些冷门专业不再坐冷板凳 。
从国家发展的深层次来看,强基之“基”就是建设强大的国家基础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旨在向高端芯片和软件、智能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输送数学基础更扎实、发展潜力更大、人文底蕴更深厚的高素质人才,让基础学科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沃土,而不仅仅是加强基础学科的实力和水平 。
强核心:探索和完善多维评估模式
“强基计划”是对“考试模式-招生模式-培养模式”的系统性改革 。其核心与自主招生是一致的,即要打破唯分数论,探索和完善多维评价模式 。
从考试方式来看,“强基计划”是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 。在坚持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确保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综合成绩中占据最大权重,兼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既坚持了高考制度的基础和人民群众对高考制度的信心,又增强了拔尖人才选拔的指向性和差异化 。
【基是什么意思(基的定义)】从招生方式来看,“强基计划”跳出了单纯招生政策的思维框架 。过去在自主招生中,更多关注考生获得的奥赛等比赛获奖证书,很多考生通过中介购买假证,损害了招生的公平性 。但“强基计划”取消了论文、专利、证书等考试条件 。作为入围者,且竞赛证书仅作为破格录取的条件之一,大大压缩了申请材料和综合素质档案手工操作的空空间 。同时,通过“科学、多阶段、动态准入”的方式,多途径、多次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
从培养方式来看,“强基计划”最大的特点是选拔与培养一体化 。以往自主招生的学生在培养模式上没有特别的安排,很多精挑细选的人才最终流向了就业好、收入高的热门专业 。但“强基计划”的招生重点是基础学科,原则上不能转专业 。招生后实行小班教学、导师制培养,探索“基地-硕士-硕士”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渠道,实现招生与培养的良性互动 。这是对过去长期追求“热门”和“钱景”专业的功利观的有力纠正 。
可以说,“强基计划”是一门考试理论和技术应用的艺术 。在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下,考生和家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方更容易达成共识,实现利益和诉求的平衡,从内部为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强基计划”一方面保证了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通过高考、综合素质评价、面试、多元录取等方式高效筛选拔尖人才,可以兼顾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公平与效率,避免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
强基础“实力”:基础教育要科学应对,积极求变 。
事实上,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力图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建设一批国家青年人才培养基地,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我国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努力培养数亿高素质劳动者、数千万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