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是什么意思(conversation是什么意思)

一部优秀的科普书应该是有趣的,可读性强的 。科学的科普书要求不说外行话,有趣的书要求用白话文说行话 。更进一步的要求是,科普读物要有人文性和思想性——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还要帮助读者理解科学共同体的运作方式,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读者思考背后的哲学问题 。
“近年来,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很多科普书籍的作者在出版之前都是网络科普的网络名人人物 。例如,有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 。这本书出版前,作者在网上有620万粉丝 。有一本关于中医的书 。作者的微信官方账号有近50万粉丝,每条推文有10万阅读量 。最近有一本物理科普书,作者制作的科普短视频,被百万人订阅 。他选择了100个物理问题,并与订户互动 。在此基础上,他终于成了一本书 。他自豪地说,他的书是参与讨论的500万人创作的 。”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沈爱民在近日举行的“优秀图书与全民阅读高端论坛”的“科普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上说 。
会议由中国书评学会主办,科普界、出版界40余人参加 。围绕科普观念的转变、优秀的科普书籍应该是什么、科普领域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
清华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社长卢仙鹤也注意到了新媒体环境给科普图书创作出版带来的机遇和冲击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的第一渠道是互联网,而不是书籍 。”卢仙鹤说,“然而,碎片化的阅读只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科普书籍可以提供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相比网络科普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他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制作科普书籍不能急功近利,每一本书都要经过细心、耐心、细心的打磨,旨在打造优秀的产品 。
“当代科技的发展方式是爆发式发展,学科不断细分 。对于任何人来说,完全理解科技知识都是不可能的 。在新媒体环境下,读者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知识,很多知识都可以从网络上轻松获得 。”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侯说 。他认为,在今天,科普书籍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播知识,而是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公众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一是独立思考的意识,第二是逻辑思维的能力,第三是基于科学的价值观 。这些都是大众所缺乏的 。好的科普书应该让读者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 。”
那么,如今什么样的科普书籍最受读者欢迎呢?优秀科普书籍的“必备”有哪些?
在沈爱民看来,科学性是对科普书籍的基本要求 。一本科普书,如果其科学性得不到保证,“可以一票否决”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前主席刘嘉琦先生说过,科学研究和科普有着本质的不同 。科研的灵魂是创新,充满质疑和验证;科普的任务是向公众传播和介绍成熟的科研成果 。我同意这个观点 。比如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是国际公认的,医学指南里也有写,但也有专家说高胆固醇是好事 。我的看法是,这个问题可以在医学界内部讨论,但科普书籍去传播个别专家的观点,会误导读者,让大众无所适从 。”
【communication是什么意思(conversation是什么意思)】清华大学科学史教授刘冰的观点略有不同 。“传统观点认为,科普应该既准确又通俗 。但如果是真的,普及性和准确性就有点矛盾了 。为了受欢迎,你必须使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符号等 。按照最严格的标准,你不可能完全准确 。在我看来,科普书原则上不能做出与科学界标准结论完全相反或者与标准结论相差甚远的判断,但应该允许其做出一个近似的、形象的表述 。也许这是一个分寸的问题 。”
刘兵接着说优秀科普书籍的标准,背后有一个科普观念的问题 。“科普”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概念,意思是为工农兵普及科技知识,为社会生产发展服务 。与“科普”并行的一个概念是“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它是从西方传入的,起源于西方科学界,面对公众对科学的质疑、怀疑和不理解,试图通过科学家的解释来获得公众对科学的认同和支持 。近年来,另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是“科学传播” 。“沟通”一词的英文communication包含了交流和对话的意思 。从“普及”到“传播”,意味着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对话——“当然不一定是直接对话,但你在做科普的时候,要考虑到大众的理解,这样才能让传播更有效” 。
专家们的共识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书应该是有趣的、可读的 。“科学要求不讲俗人的语言,有趣的要求用白话行话 。通俗易懂,然后生动有趣,才是好的科普 。我看过的一些科普书,有故事,有伏笔,有负担,真的比小说好看 。”沈爱民说 。在刘冰看来,趣味性和通俗性是表现形式和创意写作的问题,更进一步的要求是科普读物要有人文性和思想性 。“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还要帮助读者了解科学共同体的运作方式,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读者思考背后的哲学问题 。就此而言,没有足够的人文素养,科普书籍是写不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