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裳|都是铜钱头,凭什么电影《青蛇》能获奖?《新红楼梦》被人吐槽?( 二 )





南北朝时期 , 寺院里很多雕像都被涂满金粉 , 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 。 渐渐的 , 女子们化妆时就模仿寺院雕像的妆容 , 把额头上涂上淡淡的黄色或白色 , 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尚 , 女子们竞相模仿 。 因此有学者认为 , 《北齐校书图》中侍女额前的妆容是对寺院雕像的模仿 。



另一种常被人提及的发型 , 是北宋后期开始流行的云尖巧额 , 这是一种将额发盘成云状 , 横列于眉上 , 云朵的朵数有多的 , 有少的 , 多寡不等的发型 。 南北朝时期女子的妆容和发型 , 以及北宋后期流行的云尖巧额 , 被称为是后来广泛运用于戏曲中“铜钱头”这种妆容的基本生活来源 。



但是还应该看到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 “额黄妆”和“云尖巧额”是古代女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曾经存在的具体梳妆 。 与后来昆曲、京剧中出现的“铜钱头”妆容 , 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



一个很大的区别是 , “额黄妆”和“云尖巧额”的妆容或发型 , 都表现地比较含蓄、浅淡 , 而具体到戏曲作品中的“铜钱头”则有了极大的夸张 。 这一方面在于 , 戏曲需要用夸张的造型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和风格 , 假如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妆容一样 , 就无法体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方面;另一方面在于 , 古时候女子们经常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到 , 在戏曲舞台上 , 经常是男人假扮女人 , 铜钱头这种夸张形式的妆容 , 目的就是对串戏的男子脸型进行修饰 。



在戏曲中 , 旦角额前的片子叫小弯 , 鬓角边的叫大柳 , 配合妆容的出现 , 从而让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呈现出俊眼修眉的样子 。 应该说 , 中国戏曲中出现的这种妆容 , 对男子客串女子的修饰是很成功 。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
比如梅兰芳 。



比如电影《霸王别姬》中 , 张国荣饰演的旦角 。



另外在相关电视剧中 , 比如王刚曾经客串过《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 , 经过铜钱头的修饰和装扮后 , 能把一个大汉装扮成妩媚的“杨贵妃” , 确实这种戏曲妆容的修饰效果是很强的 。



在从前 , 戏曲演员采用“铜钱头”的装扮叫做贴硬片子 , 是用一种黑色的铁皮剪成铜钱状 , 戏曲演员在化妆时 , 一片一片地贴在头上 。 随着化妆技术的发展 , 后来铜钱头的化妆叫做贴水鬓片 , 浸泡榆树刨花后的水具有很强的粘性 , 将假发浸泡在其中 , 待假发泡软后就可以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