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裳|都是铜钱头,凭什么电影《青蛇》能获奖?《新红楼梦》被人吐槽?( 五 )



为什么觉得《红楼梦》是写实主义的?那贾宝玉是清朝的吗?为什么不剃头呢?我为什么不能做这样的造型呢?我本身很喜欢《红楼梦》 , 但后来我发现这不是我做《红楼梦》最好的机会 , 预算决定了很多东西 , 我们不可能做得那么精致 。 和李少红商量后 , 我们就决定做一些风格化很强的东西 。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小说 , 87版电视剧已经是写实的了 , 以后还会有很多版的《红楼梦》 , 为什么不可以有一次是我这样的?
应该说 , 叶锦添是个很有创意的造型师 , 之所以在《新红楼梦》的造型上出现失误 , 原因还在于他对《红楼梦》的理解不准确 ,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 并非一个“虚拟”的小说 , 作为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 , 观众看的主要是故事以及新一代演员们的重新演绎 , 外在的形式固然重要 , 但更重要的是电视剧表达的内在意涵:贾家的荣枯以及宝黛钗们的爱情悲剧 。



《新红楼梦》无论在剧情还是造型方面 , 都太“写意” , 表现为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的话 , 可能会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 但表现为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就不讨观众喜欢了 。
《新红楼梦》有3个方面的错位:
第一 , 造型师对《红楼梦》理解的错位 , 它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 是曹雪芹根据家族经历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 , 并非完全“虚拟” 。 因此 , 用戏曲上的铜钱头来表现人物令人难以接受 。
据说 , 李少红导演的造型团队参考了原著和传统戏曲尤其是昆曲中的元素 , 用这种头饰来表明身份 , 有铜钱头的表示小姐的身份 , 没有的则是丫鬟和婆子 。 但是 , 如果仅仅是为了区别主仆关系 , 把众多女主角们的个性模糊化 , 真是得不偿失 。 更重要的是 , 铜钱头一上场 , 就给观众一种疏远感 , 这种扮相本身就是戏曲中的人物 , 淡化了电视剧的特质 , 让观众无法进入剧情看故事 。



第二 , 电视剧表现形式的错位 。 里面有大量旁白 , 一个劲地在解释 , 观众好像在看“纪录片”和“科普片”一样 , 电视剧主要是讲故事 , 让演员自己演 , 观众自己看 , 没必要为观众解释!
大段的旁白语调凝重 , 像山一样压过来 , 让观众感到压抑 。 旁白是声音的干扰 , 剧情是画面的表述 , 音与画不能统一 , 观众又要听又要看 , 累人 。 有时候旁白太长 , 而画面已经切入下一个环节 , 观众听也不是 , 看也不是 , 顾此失彼 。 试想 , 让观众如此不舒服 , 究竟为了什么?



第三 , 配乐的错位 。 用《聊斋》式的配乐来表现《红楼梦》故事 , 令人摸不着头脑 。 有意制造的孤寂、冷僻、阴森 , 让人无法深入剧情 , 也无法平心静气地看此剧 。 说实话 , 《红楼梦》主要讲的是贵族之家的日常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 非要加上阴森的氛围 , 反而不美 。
有这个功夫 , 还不如让演员们表演地深刻一点 。



总而言之 , 《新红楼梦》广受吐槽 , 就在于各方面的“错位” , 融合不起来 。
《新红楼梦》播出后受到观众质疑 , 有人就此询问了造型师叶锦添 , 他也感到很遗憾 , 说道:

我原来的想法是 , 把《红楼梦》尽量做得古典一点 , 《红楼梦》其实就是一个梦 , 梦里有很多中国的元素和想象的东西在里面 , 如果完全写实可能会失去一些灵气 , 所以就尝试走走看 。
事实证明 , 叶锦添的“尝试”是不成功的 。
结语
同样是铜钱头 , 电影《青蛇》能获得“服装造型设计提名奖” , 电视剧《新红楼梦》则广受批评 。 不同的题材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很重要 , 铜钱头这种戏曲化的造型 , 并非随便可以借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