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信誉对出版从业者个人的影响——一个求职就业中不能忽略的问题

美国|企业信誉对出版从业者个人的影响——一个求职就业中不能忽略的问题

文/杜辉
企业无信 , 个人不可能置身之外
“找份工作 , 只要工资、福利不错 , 且企业不拖欠自己工资奖金就是 。 企业的信誉好坏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恐怕是相当一部分就业者的想法 。 表面看自己只是一个打工的 , 企业的信誉如何是老板和管理者的事情 。 自己只要做了事 , 拿了钱 , 其他和自己无关 。 但是你真的能完全置身事外嘛?你真的不会因企业的无信而受牵连嘛?恐怕不能 。
出版行业圈子不大 , 但是什么样的人和企业都有 。 有些企业和老板的盈利手段之一 , 就是四处欠债、拖债、赖债 , 通过占有别人的财富来肥己 。 出版行业的日常业务十分不规范 , 手续不全 , 口头预定占相当比例 。 且业务金额小 , 不容易走司法程序或不值得打官司 。 这也助长了很多企业和个人的无信行径 。 在一个一个欺诈、无信的背后 , 往往有太多看似无辜实则帮凶的从业者在其中助纣为虐 。 可谓应了水浅王八多这句话 。
这些在无赖企业 , 无良老板手下工作过的出版从业者 , 以为自己只是纯打工关系 , 无须承担责任 。 殊不知多年工作 , 自己必会沾染这些习气 , 自己必然会被这种价值观所侵染 。 久而久之 , 行业口碑不佳 , 客户印象不佳 。 最终这段工作经历 , 必会成为包袱 , 影响自己未来的就业空间与职业发展前景 。
发行、采购、编辑的一些常见例子
发行案例1:某出版机构和渠道商签订了销售返点协议(既销售额达到一定额度 , 按比例返还货款或冲抵应收款) 。 客户在年终完成销售计划 , 按协议应返还近十万的货款 。 但公司食言 , 拖欠到第二年年中尚未结算 。 渠道商干脆停止进货 , 停止回款 。 不结算清旧账 , 新账就冻结 。 发行圈子是个人情网络 , 客户回款一方面看公司产品如何 , 另一方面也是看和业务员的关系如何 。 公司如此不守信 , 最后客户对业务员的信任也受讲受到冲击 。 就算该业务员更换公司 , 但再次面对这般情况 , 渠道商心里恐怕也要多盘算盘算 。
发行案例2:出版机构即将推出某名家新作 , 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 发行人员与某网店约定 , 可先独家销售两周 , 条件是包销几千册图书不退货 。 网店应允后 , 但出版机构不守信用 , 只一周时间就开始全面发货 。 全国多个渠道该书都已上市 , 网店销售受其他渠道冲击无法保证 。 试想下次该发行再去谈判此种业务时 , 网店采购还会有几分信任?
采购案例:某书店即将倒闭 , 经营情况非常糟糕 。 但采购凭借多年的行业人脉及大家对其的信任 , 为书店多方组织进货 , 且答应必会清理旧账 , 并按约定时间结算新书货款 。 发行人员顾念多年交情向主管及公司担保回款 , 始发新货 。 但货物发过去后 , 迟迟不见回款 , 并一直添要新货 。 发行人员为能收回前款 , 只能就范继续发货 。 谁知某日书店突然宣布停业 , 旧账无从收回 , 新账又添许多 。 试想发行人员在其公司如何向老板交代 , 其绩效奖金会如何扣除 。 就算这个采购今后换到其他书店 , 心里难免不有疙瘩 , 谁敢担保不会是又一次骗货?
编辑案例1:某出版机构经常拖欠稿酬 , 隐瞒版税 。 编辑通过哄骗作者 , 最终签约 。 但是在签订合同中 , 公司为维护自己单方利益 , 未经与作者协商 , 就把印制版税改为销售版税 。 作者因事前已有约定所以并未仔细研读协议 。 当该书出版后 , 应该结算版税时 , 公司以销售情况糟糕 , 拒付版税 。 这时编辑躲在一旁 , 不为作者争取 , 不向作者解释 。 试想这样的编辑今后作者还会找他嘛?
编辑案例2:公司与作者签订了出版协议 , 之后因公司原因单方毁约 , 并且对作者没有任何赔偿 。 编辑在其中先拖后躲 , 最后不接电话不回复信息 , 玩消失 。 长期如此得罪了众多作者 , 在圈子内该编辑口碑极差 , 试问今后那个好公司敢聘用你 。
背负不良信誉 , 影响跟随一生
很多人也许会对上述例子不以为然 , 觉得这些一方面是公司责任 , 另一方面自己在其中的恶劣作用也不会为外人知晓 。 但是出版这个圈子不大 , 大部分事情多找几个朋友打听 , 其实都能知晓 。
正规的企业或者规模较大的公司 , 在招聘职员时候都会十分慎重 。 一方面会看你的职业技能 , 另一方面也会从多方了解你以往的工作履历、行业口碑 , 以评估你的品性 。 一些人也许能力很强 , 业务很精 , 但是口碑不佳 , 品性不良 , 一样会被企业拒之门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