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难点,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颤抖吧化学
其实这些知识点 , 老师都讲过无数次了 , 这里给大家总结出来 , 希望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看一下 , 加深理解和记忆!
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2)组成:溶质和溶剂 。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 , 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 , 不分层 。
2.溶解现象
(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 , 溶解越快 。
2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 , 溶解越快 。
3搅拌加速溶解 。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 , 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 。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 , 要吸收热量;
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过程 , 要放出热量 。
当吸热大于放热时 , 溶液温度降低 , 反之升高 。
(3)溶于水温度升高的物质:氢氧化钠、浓硫酸等 , 溶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硝酸铵等 。
3.正确区分乳化现象和溶解现象
(1)乳化是使用乳化剂将植物油(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能聚集 。
(2)溶解则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的作用下 , 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乳化作用得到的是乳浊液 , 溶解后得到的是溶液 。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 , 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 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 , 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 叫做不饱和溶液 。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初中化学重难点,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文章插图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3)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这两个条件下才有意义 , 脱离了这两个条件 , 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
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一定要指明具体的溶质 , 同一溶剂对一种溶质已经饱和 , 但对另一种溶质却不一定饱和 。
5.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 , 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 , 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 , 溶质与溶液共存 , 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 否则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或者向其中加入同种溶质的固体粉末 , 看其是否继续溶解 , 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
【要点诠释】
1.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具有加和性 , 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 即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 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液体积 。
2.溶液一般是透明的 , 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 , 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 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透明”不是溶液的基本特征 , 如水、酒精虽然透明 , 但不是溶液 。
3.如果加入水中的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 那么溶质就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如:把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水中 , 溶质是氢氧化钙 , 而不是氧化钙[CaO+H2O=Ca(OH)2];三氧化硫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 溶质是硫酸[SO3+H2O=H2SO4] 。
4.注意区分反应热与溶解热 。反应热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溶解热则是物质溶解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放入水中 , 都会放出热量 , 但放热的本质不同 , 前者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的热量 , 是反应热 , 后者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 , 是溶解热 。
考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 , 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