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动物凶猛》:相似“京味儿”文化,不同精神内核( 三 )


03思想主旨:同是悲剧不同精神内核
一个作家,作品大都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汪曾祺的作品多数围绕着水,陈忠实的作品往往透着关中平原的味道,史铁生的作品常以陕北农民的淳朴为素材 。老舍出生北京寒苦家庭,对贫苦北京老百姓的生活能感同身受,对其同情与关怀也是发自肺腑,市井小人物在他的笔下生动逼真,而王朔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大院里的人和事都被他描写得绘声绘色 。《骆驼祥子》和《动物凶猛》处处流露着老舍和王朔的生活痕迹,有着他们的灵魂,小说的结局都比较悲情,精神内核让人深思 。
① 悲情的结局
《骆驼祥子》里的祥子由贫困农民变成城市贫民,并没有任何的不适,因为同样是靠力气吃饭,种地和拉车对祥子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他把一个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与执着延伸到车夫对车身上,车能产生烙饼和一切希望,是他对理想生活追求的工具 。三年的克己与勤劳,祥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车,却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他倔强地从头开始,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洗劫一空,梦想再次破灭,因虎妞的死他卖掉车去料理丧事,接着小福子的自杀,使他的人生理想彻底幻灭,最后祥子厌恶劳作,堕落成为“城市垃圾” 。
《动物凶猛》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部队大院里长大的青年, 十五岁, 上初三 。一开始,他对米兰的情感是纯洁和美好的,他被米兰的照片所吸引,米兰的形象高大、丰满、美丽,那是一种青春期的男孩子对成熟女性美的仰慕和好奇 。
她的眼珠像两颗轻盈的葡萄在眼波中浮起,这使她随便看人一眼都是一种颇感兴趣的凝视和有所倾心的关注 。
这是主人公“我”初见米兰时的印象,米兰在“我”心中是完美的,所以他在米兰面前竭力扮演成熟来吸引她,然而米兰却把“我”当成一个小孩子,跟比主人公年龄稍大又很帅气的高晋相好,让主人公刚刚觉醒的对异性的美好感觉受到了嘲弄,使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用最恶毒的字眼捉弄、侮辱米兰 。最终他对米兰的浪漫感情被无法控制的欲望所吞噬,这么沉痛的错在他心里的想法只是为了让米兰永远记住他,真是悲情的另类青春 。
② 不同的精神内核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在与现实社会的撞击中经历了一个令人痛惜的损毁过程,他的理想破灭于北平城,对北平城却表现出一种真挚的热爱与依恋:“没有父母兄弟,没有本家亲戚,他唯一的朋友是这座古城 。这座古城给了他一切,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 。”很显然,老舍把自己对北京的爱投射到了祥子身上 。老舍是一位道德感很强的文学家,他对北京情感深厚,却并没有神话北京,善意被曲解导致恶的滋生,都是因为当时社会的病态,而祥子始终是淳朴和善良、仁义也狭隘的自然健康的生命形式 。美的呈现及其最终被摧毁才是《骆驼祥子》的精神内核,祥子的堕落是美的精神沦丧,这一切都是黑暗社会的必然 。

《骆驼祥子》《动物凶猛》:相似“京味儿”文化,不同精神内核

文章插图
《动物凶猛》中的主人公“我”哭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拍婆子”被抓,刚被带到警察屋里就哭了,为此还觉得羞愧,认为会被同伴嘲笑,一次是在工人体育场游泳池跳水,被曾痛殴过的同学一脚踩在脸上,摔回池中,屡次沉入水中不能靠岸,他绝望地无声饮泣 。从而可以看出表面上强大,或者是想在人前装强大的这帮少年,无知无畏,想象着自己能代表人类对抗荒诞的世界,寻求所谓生命的自由和意义,实际上没有任何抗打压的能力 。他们满怀抗争的热情, 往往缺乏信心和勇气,只能一味沉溺于琐屑无聊的小事,行为荒唐可笑,滑稽怪诞,但这一切或许就是青春,那种动荡岁月青春期男孩子的白日梦是对青春的追忆 。
刘心武说:“这种极端的毋庸负责一方面给他们以放纵狂欢之喜, 一方面却又导致了深刻的生命危机,那也真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这就是王朔在《动物凶猛》中的精神内核所在 。
结语: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味作家开始记录魂牵梦绕的故乡北京,京味文化变得更加充盈 。这些作家写胡同也写大宅院,写老北京人、也写新北京人,写衣食住行、也写点滴生活,写自然山水、也写人文建筑,写风俗习惯、也写规矩礼节,每位作家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北京印象,每一种印象都是一种京味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
作为京派文学的鼻祖,老舍对京味文学贡献不可磨灭,对后世京味文化的影响意义深远 。他笔下的北京形象是人们对北京印象的最初范本,直接影响着新时期京派小说的创作 。老舍的作品展现的都是老北京市民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事情,透露着深遂的历史凝重感,而其中京味文化的独特底蕴更加增强了老舍作品的魅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