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 二 )


差异:
1.先进先出(FIFO):发出存货计价时,应坚持先采购、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应坚持“先买后发”的原则进行计价 。
以上两种方法是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式,与存货本身的实际发出顺序无关 。
示例:
例如:
2012年3月1日,购买产品A 3件,单价8元/件;
2012年3月5日,以7元/个的单价购买了9款产品A;
2012年3月9日,以10元的单价购买了2款产品A 。
2012年3月发行了8只A产品 。
本次发行的8 A产品定价如下:
(1)先进先出:3*8+5*7=59元;
(2)后进先出法:2*10+6*7=62元 。
注:中国不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后续计量 。
5.个别估价法 。
个别计价法又称“特定识别法”、“特定识别法”和“批量实际法”,是指分别识别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和成本的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的库存物品有明显的标志,数量少价值大,比如大而有价值的物品 。对于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一项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将各种存货的成本相加,即为期末存货的总成本 。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每批存货的发出数量(子资源网络);该批次存货的实际采购单价 。
示例:
例:某厂本月生产过程中收到a料2000公斤,确认1000公斤为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25元;其中600KG属于第二批入库,单价26元;其中400KG属于第三批入库,单价28元 。
本月发放甲材料的费用计算如下: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
优点: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计算合理、准确 。
缺点:实际操作工作量大,难度大 。适用于存货计价,易于识别,存货品种少,单位成本高 。比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
6.计划成本法 。
计划成本法是指将企业存货的日收入、日出库、日结存按照预先建立的计划成本进行计价,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链接,用来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的一种会计方法 。月末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来反映 。该方法适用于库存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
计划成本法首先要制定计划价,根据计划价发放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核算、制造) 。
例:a项,计划成本为120(预估并记录),实际成本为100,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差为20(物料成本差异结转) 。
7.毛利率法 。
毛利率法是将当期净销售额乘以上期实际(或计划)毛利率,计算当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业务品种多、月成本计算困难的企业 。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所有(或主要)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计算结果往往不准确 。采用这种方法时,一般只在一个季度的前两个月使用,在季度末必须采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调整,使商品的销售成本和季度末的商品金额符合实际 。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
净销售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货及折扣毛利=销售成本净额的毛利率=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采购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
示例:
2008年4月初,某批发公司库存A类商品5万元,本月采购5万元,本月收入11.1万元 。销售退货和销售折扣发生在1000元 。这种商品上个月的毛利率是20% 。本月已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
本月净销售额=111000-1000=110000元 。
销售毛利=11万* 20% = 2.2万元 。
本月销售费用=110000-22000=88000元 。
库存成本=5万+5万-8.8万= 1.2万元 。
8.零售价法 。
零售价法是指根据存货成本与零售价之比估算存货成本的方法 。
它在零售商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以与成本法和市价法中的较低者结合使用 。他的核心在于计算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 。其应用范围在零售商和企业中普遍存在 。比如像沃尔玛、钟白仓库这样的零售企业 。
零售型企业采用零售价法,可以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假设的基础上应用,也可以与成本法和市场价格法中的较低者结合使用 。在美国,零售价格法被广泛使用,因为它被公认的会计原则和税法所认可 。零售价法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在定期库存制度下编制月度和季度报告所需的数据 。
示例:
企业采用零售价法估算期末存货成本如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