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好的一面”被固执地用来变成了“坏的一面”

不了解原因,不生效,很容易“抱团” 。最初用的是好药方,但是随着时间和人体的变化,最初的“好药方”已经不适合了 。如果继续固执地用下去,就会变成“烂处方” 。方是死的(有明确的规范),但用方的原则是和谐的 。业主的错不是业主的错,而是用户的错在于他无视用户的理智 。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说明防卫不当的危害 。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讲四逆散射时出现了一个例子:
1961年,在取我校第二届西部中班教学门诊时,有一位慢性肝炎患者陈某某,时年56岁 。这次不是来看肝炎的,是抑郁 。他说,因为长期服用柴胡,每次服用八块钱,甚至服用了一年多,不仅耳鸣,还出现了脑鸣 。这是因为长期服用柴胡伤肝阴,以致相火被挑起;不仅产生耳鸣,还会整天头胀、头痛、脑响、头闷 。后来感觉有一股热气从尾椎往上到大椎,然后分散成两股,从风池进入大脑 。结果我心里很烦,一发不可收拾 。我不得不出去,但我很清醒 。
这个病人很典型,说明挑衅的相火是沿着督脉上行的,所以我在治疗的时候先平肝宁心,滋阴降火 。刚开始用的是某重镇的药,最后情况好转,肝病解决了 。
本案的问题不在于使用柴胡DC,而在于“长期服用柴胡DC,每次八块钱,甚至服用柴胡DC一年多……长期服用柴胡DC伤肝阴” 。柴胡DC的最初使用应该是有效的,否则不会长期继续使用 。问题是,有效的话能长期使用吗?
李东垣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不能长期使用它,因为它不可能有效”,这句话值得深思 。时间在变,人在变,疾病在变,症状也在变 。为什么处方可以保持不变?有中药处方吗?所有这些思想都应该属于理性的范畴 。我经常在想一句话,“凡事不可无因”,这句话也应该适用于中医临床 。
另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病人的经历:
80岁女性,2009年时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心动过速,诊断为“心动过缓综合征” 。夜间心率最低只有每分钟37次,西院准备为其安装起搏器 。偶尔患者看到文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拿文章就医 。某医生根据论文上的药物和剂量处方,于2009年9月14日开始服用,但增加了附子的剂量,并加入了一些无关的药物 。
3个月后,平均心率达到每分钟61次,最低心率从37次提高到43次,按照参考文献的标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医生将附子视为“抗衰老抗氧化”产品,嘱咐患者继续服用 。服用5个月后,患者在第6个月开始感到脚底麻木,脚背麻木,第7个月感到小腿疼痛,第8个月感到大腿疼痛 。患者到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小纤维神经病” 。求作者治疗 。
可惜以前的医生都不知道“十比六”的原理 。中医治病是为了治病,但是治病的时候不能产生新的偏差 。需要注意的是“中病止” 。“抗衰老、抗氧化”的现代药理学并不能指导中医的治疗实践 。很多时候,如果不知道方子的原理,不知道人体的原理,就会导致“害人” 。
【原本的“好的一面”被固执地用来变成了“坏的一面”】真理的一步是谬误 。患者想找的中医应该是“能够随时运用中医思维和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医生,与他的职称和aca无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