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应禁止硫磺熏蒸

硫磺熏蒸是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的一种常用方法,在中药材市场开放后,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一些小作坊和一些小型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开始流行和蔓延 。其危害不应简单地以二氧化硫残留量及其毒性来衡量,而主要在于硫磺熏蒸改变了药物性味,降低了药物疗效,这与中医的传统和特点相违背 。所以应该禁止 。
硫磺熏蒸是没有根据的 。
虽然用硫磺熏制中药饮片屡遭质疑,但似乎“因其存在而合理” 。那么,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了吗?笔者对此做了综述 。
第一,过去的版本《国家药典》、《古今中药炮制初探》(冯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和《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张炳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出版)都没有硫磺熏蒸的记载 。
二、参考国内九个省市区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标准)》:上海(1994版)、浙江(1985版)、河南(2005版)、吉林(1986版)、黑龙江(1975版)、辽宁(1986版)、青海 。逐一查阅《意见》提出的11个重点品种,除广西(0.5kg版)标准中有山药、当归、天花粉3个品种“洗净润发时用硫磺熏一次”,江西(2008版)标准中有白芍1个品种“清水浸泡2-4小时,撒明矾粉”(各
三是咨询大连医药公司中药饮片加工厂,该厂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44家中药饮片厂之一 。在询问了分管业务的副经理、原中药材生产采购负责人、中药饮片厂负责人后,他们均表示:除我市种植的一种山药在初加工时用硫磺熏蒸外,其他中药材在饮片加工过程中从未用硫磺熏蒸过 。
第四,作者有多年的中药和中药管理经验,从未使用过,或在中药管理中发现有饮片炮制时用硫磺熏制的情况 。
第五,据初步了解,硫磺熏蒸炮制饮片源于中药材市场的开放、农民生产饮片小作坊的兴起和国家扶持的44家重点饮片厂的倒闭 。
硫磺熏蒸的起源
据安国、亳州等地业内人士介绍,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用硫磺熏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 。中药材市场开放后,市场周边一些药农悄悄成立家庭生产饮片的小作坊,非法加工生产饮片 。他们不懂加工技术,不按规定程序生产,却通过简化工艺,做出粗制滥造的产品,以便宜的价格取胜,赢得了市场 。然后在药商的参与下,迅速蔓延到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逐渐形成了饮片生产的主流 。
21世纪初,刚刚复苏并步入正轨的国家重点扶持的44家饮片厂,由于按传统程序生产的饮片成本高、价格高,产品卖不出去 。但面对市场的无序竞争,管理部门没有采取应急措施加以保护,导致企业很快被淘汰,全国中药饮片加工加工阵地被迫放弃,使中药饮片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成为过去 。
大量厂房设备闲置,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彻底失去了中国饮片生产的主力军作用 。因此,各省市医药公司(集团)负责组织
【中药饮片应禁止硫磺熏蒸】随着国家重点扶持的44家中药饮片厂被洗出,负责中药饮片生产、供应、管理、供货的省市医药公司(集团)也失去了在全国中药饮片行业经营管理中的主流地位,给农民小作坊加工生产中药饮片留下了巨大的活动空间 。因此,中药材市场很快形成了以非专业人士生产饮片、药商经营为特征的生产供应格局 。给中药管理带来很大混乱,中药饮片质量急剧下降 。也为中药加工中盲目实施硫磺熏蒸创造了条件 。
硫磺熏蒸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
硫磺熏蒸处理的饮片整齐美观,省工省时,成本低,不易被虫蛀 。它们在市场上卖得很好,传播很快,因为没人问 。因此,硫磺熏蒸处理的饮片销往全国各地,遍布城乡中医药管理系统和医疗用户 。
2002年,针对中药质量和硫磺熏蒸中药饮片生产日益严重的问题,笔者与大连市著名老医药工作者、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王新宇同志在安国、亳州两大医药市场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中药材市场上销售的中药饮片70%以上是农民小作坊生产的,60%~70%以上的根茎处于软化过程中 。饮片市场还存在“一矮一贵一假”、“比片高”、“生的比炒的贵”等怪现象 。
掺假、制假、售假现象不断出现,中药饮片质量失控 。对此,我们提出《辽宁药材》,并提交给各部门负责人 。在列举了大量实例后,指出“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名中药师实践经验的传承与抢救、中药饮片加工中的硫磺熏蒸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建议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 。但是这个报道当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问题自然就产生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