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儿童夏季多发病,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补足液体很重要脱水是腹泻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必须及时预防和纠正脱水,以免发展成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循环衰竭 。对急性腹泻患儿,要补充足够的液体 。具体的做法,可以配制米汤盐溶液(米汤1000ml加食盐3.5g)或糖盐水(白开水1000ml加蔗糖20g,食盐35g),先在四小时内按每公斤体重20-40ml口服,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就给多少 。如果患儿病情不见好转或三天内出现腹泻次数和量增加,频繁呕吐,明显口渴,不能正常饮食,以及发热、大便带血等任何一种症状,就应该找医生诊治 。静脉输液适用于中、重度脱水的患儿 。2、饥饿疗法不足取孩子腹泻时采用饥饿疗法已沿用很久,不少家长和孩子腹泻后马上禁食 。其实,这种饥饿疗法是不科学的,不但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降低患儿的抵抗力,而且容易使腹泻迁延不愈或发生营养不良 。因此患儿腹泻应继续饮食 。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母乳喂养 。若为人工喂养,年龄在6个月以内的,用等量米汤或开水稀释牛奶喂养2-3天,以后恢复正常饮食 。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可喂稀饭,吃面条、鱼或肉末,水果可榨汁或捣烂喂服 。并应鼓励患儿多进食,每日加餐一次,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3、不可滥用抗生素不积极寻找发生腹泻的原因,迷信药物,盲目地给患儿口服各种抗生素,弊多利少 。小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喂养不当、气候变化所致腹泻,根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只要调整饮食,注意保暖就能治愈 。对诊断明确的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泻,用抗生素治疗也无济于事 。某些肠道外感染,如中耳炎,支气管肺炎等引起的腹泻,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即使是肠道内细菌感染所致腹泻,也未必所有抗生素都同样有效 。首先应尽可能弄清楚是哪一种细菌感染,然后根据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此外,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肠道内都有一定数量和一定比例的菌群存在,它们相互制约,安分守己 。如果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广谱抗菌素,就会把肠道内一些“常住菌”杀死,破坏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理组合,使某些耐药的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反而会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 。因此,腹泻患儿的用药要按医嘱进行,千万不要乱用各种抗菌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