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子小档案

榧子是一种红豆杉科植物的种子,其果实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椭圆形,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实为黄白色,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很能诱人食欲 。榧子和其他植物种实一样,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而且它的含量高达51.7%,甚至超过了花生和芝麻 。榧子中所含的胡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高级芳香油的原料 。别名:香榧、赤果、玉山果、玉榧、野极子等 。食之源地: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山中,庭园也有栽培 。食性物语:每100克榧子含热量423千卡,蛋白质0.77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18.9克,钙50毫克,铁17.6毫克,磷31毫克.钾12毫克,钠43.6毫克,铜0.07毫克,镁8毫克,锌0.07毫克,硒0.02微克,维生素a320微克,维生素b10.07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维生素e14.2毫克,生物素27微克,泛酸0.18毫克,烟酸0.6毫克 。食疗保健:榧子仁中所含的四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治疗和预防恶性程度很高的淋巴肉瘤有益 。传统医药学认为,榧子具有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之功能,适用于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等疾病 。榧子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蛔虫、蛲虫、钩虫等,其杀虫能力与中药使君子相当 。榧子中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 。食用榧子对保护视力有效,因为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等有益眼睛的成分,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作用 。治蛔虫、钩虫、蛲虫、姜片虫、绦虫等:香榧炒熟,每日早晨空腹时适量嚼食约30克-60克 。治痔疾、疝气、小便频数、小儿疳积、夜盲等:每日嚼食香榧7粒,有养身治病之功 。治妇女乳房肿痛:生榧子肉研细,米醋调之如糊,涂于患处,每日更换 。治脚趾间湿痒:用香榧树叶煮水洗脚,或将干叶烧着烟熏患处 。食可而止:每次10颗-15颗左右为宜 。食事提醒:榧子不要与绿豆同食,否则容易发生腹泻 。榧子性质偏温热,多食会使人内热上火,所以咳嗽咽痛并且痰黄的人暂时不要食用 。因为食用榧子有饱腹感,所以饭前不宜多吃,以免影响正常进餐,尤其对儿童更应注意 。榧子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本身就腹泻或大便溏薄者不宜食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