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代医学家包惠《医医小草》

包惠,清代医学家,生卒年不详,荆州(今湖北江陵)人 。从小喜欢医学,熟读医学经典 。随书《医医小草》,全书字数不多,意在存偏 。他在序中说:“医学之难,难不偏,唯仲景不偏 。”他还说:“世界上多一个医生,但所有的医生都是众多的,少一个庸医,所有的医生都是更多的 。我特此补上,把庸医变成医生 。”第一篇《精义交汇》讲的是法治的偏差 。知道了治疗偏差的危害,才能知道如何防止治疗偏差,才不会成为庸医害人 。
《精艺汇通》全文如下:
【书名:清代医学家包惠《医医小草》】滋养阻碍中国的交通,意志坚强才能动内风;热量消耗了营液,热量充满了隧道;
寒伤怒,咸寒遮太阳;外源性的对酸的厌恶,以及内在的戒断症状;
二妙,四神不是神;白虎固,青龙驱水;
理胃脂肪,劫肝阴逍遥;牛黄损火,黑锡夺水;
温寒行气,清热活血;生活是美好的,准备是突然的 。
义分析:
1.滋养碍中,坚决移内风:滋养药物如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阿胶、何首乌等 。虽有养阴填髓之功,但易增脾湿,不宜运化;肉桂、附子、干姜、花椒、苍术、吴茱萸等意志坚强的产品 。有温阳祛燥之功,但易耗阴生风 。“阻碍中国交通者,喜燥恶湿以土;内移风者,喜水以木增火 。”
2.辛热耗液,温补隧道络:已发表的药物多辛温(热),如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等 。使用后会消耗阴液;而温补类的药,味甘温,如党参、白术、黄芪、补骨脂等 。如果适量使用,容易堵塞经络,助邪益病 。
3.苦寒伤怒,咸养阳: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等 。有清热降火的作用,但一旦过量,很容易伤及人的毛发生长;咸味药,如鳖甲、海藻、肉苁蓉、牡蛎、芒硝等 。有软化硬度,清燥的作用 。但剂量过高则“心阳蒙蔽,神明不灵,精血为日伐 。”
4.外感病忌酸,内感病忌消食:酸味药,如酸枣仁、五味子、乌梅、木瓜、山茱萸等 。有“涩可治”的功效,但外感病没有,容易闭门造车 。内伤症状也是内伤,如阴伤、阳伤、气伤、血伤等 。你不应该扔在利润促进产品,如利尿茯苓,滑石,石韦等 。厕所大黄、槟榔、牵牛花等 。可作为菌种使用 。
5.二妙不精,四神不神:二妙指二妙粉,由苍术、黄柏组成 。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若湿热,加知母、地榆为佳,但治风湿、寒湿则不宜 。四指四神丸,由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四味药组合而成,具有补肾健脾的功效,是治疗食后肾泻、脾泻的名方 。但肝火灼泻者、热者,不宜服用四神丸 。
6.
9.温寒必行气,清热活血:气滞则寒,血瘀则热 。温经药中加入香附、陈皮、薤白等行气药,祛寒功效加倍;同样,如果寒性凉性药物中加入活血类药物,如桃仁、牡丹皮、佩兰、三七,则寒性凉性药物没有冰倒伏的弊端 。
10.方子虽好,制剂却是枉然:有膏、丸、散、煎、饮、染等 。都有各自的含义 。以膏润之,以丸润之,以丸息之,以散解之,以汤泄之,以饮中和之,以汤涤之,以渍取其气,留在病处 。如果不知道这些道理,随意准备也没用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中药制剂不断出现,如中药注射剂、气雾剂、贴剂等 。这是中药制剂的发展,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
以上关于用药的警示,是经验和规律,是辩证思维 。所有药物都有其优缺点,所以取其优点而避其缺点,或者知其缺点而用之,才是中医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会延续下去,成为中医防病治病的规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