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简介( 四 )


但是-还有一个但是 。即使中国的书法和中国画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但这并不影响“书法”的审美价值,更没有赞美中国画、贬低中国“书法”的意思 。
其实,正因为画画是无中生有,所以容易产生江湖骗子 。真假,高低,难辨 。笔墨作为一门艺术,有章可循,有章可循 。一幅“书法”作品是不是杰作,有没有审美价值,比绘画更容易鉴别 。这是中国的写作艺术能够保持自身严肃性和高尚品格的重要原因 。三年的写字画画,画一幅看得见的画容易,写一个看得见的字难 。或许这就是“书”比“画”更庄重的一个证明 。
事实上,就我而言,我更喜欢欣赏我们用墨水笔书写中国的绘画 。一幅好画,哪怕是一幅拓片,都可以裱起来挂在墙上 。笔墨趣味和文字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一幅画,即使是好画,也因为审美疲劳而懒得看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我并不认为水墨画比中国的水墨画更有美感 。
大部分爱好笔墨书写的“书法家”,都是以过去的书写者为榜样,访其帖,揣摩其字、笔画 。但是,很少有人写过古人 。
这并不奇怪 。
我相信我们用筷子吃饭能和古人一样好,也许比古人还要高 。但是文字很难和古人相比 。并不是说现在的人比古人懒,比古人笨 。现在的诱惑很多,只有写作上的“专注一”,早已不敌古人 。在古人那里,笔墨书写是必须的、日常的,从小到大“专精于一” 。对文字和笔墨稍有了解,就能成为书写大师,没有书法家的功利心 。即使到了民国,在政治家、文学家、将军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中,也不乏笔墨书写大师 。都有我们所说的“孩子的素养”,都有很深或者说相当深的学问 。他们能写一手好字,但从不夸耀自己的书法 。这是有志于写作的现代人应该遵循的 。
“见贤思齐”多为笔墨书写者所作,也常见于厅堂,只是一种“卑微”的姿态 。其实一转身就被落下了 。
我曾经说过,写字不过古人不可耻,写字作怪才可耻 。当然,没有不闹的作家 。
其实写过王羲之的很少,但是古代的很多 。但归根到底,学古人更多的是文字的心性、文化、审美的传承 。喜欢一个文章作家,为什么要和鲁迅比?想到他们的才华,增加他们的真精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够了 。
我还想说,中国的“书法”作为国粹,应该有很好的传承,不能指望我们“书法界”,尤其是那些自称“书法家”的江湖人士 。如果有对笔墨书写感兴趣的朋友,尤其是青少年,不妨尝试一下笔墨书写,在尝试中或许会爱上“书法” 。
能不能写古人,能不能写当代书法家,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拥有美好的生活和欣赏美 。我相信,如果能用笔墨写几页情书给朋友和恋人,应该比送一条金项链和钻戒更美 。金项链、钻戒都可以用钱买,很多人都可以有,但一封用笔墨写的信是唯一的 。
我也相信,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笑到最后的不是金币,而是美感 。


按题目顺序,应该说绘画 。
当然是“国画”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
我对国画有偏见很久了,我也不觉得有偏见 。我认为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力是外国画无法相比的 。中国水墨画山、水、花、鸟、虫、鱼、羊、驴、虾,多为小趣 。就算你乐在其中,也可以称之为优雅 。有一些优雅,但最后都失去了 。要表现人性与社会、社会与人性的深度,就要给外国画以礼遇 。我以为中国画很难超越古人,有质的飞跃 。和我们文化土壤的信息资源网络贫瘠,艺术空气的稀少有关 。也与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的人情、人性、人格精神有关 。
面对不公,我们挣扎,但更多时候是逃避,我们要给自己一个优雅的标签:隐居 。
面对暴政的屠戮,我们不得不妥协,下跪,最后被屠戮——白活是一种放弃自我的生命状态,有生命却没有“我” 。但我还是想对一个优雅的人说:智者就是智者 。即使知道这种生活很无聊,也要乐一乐:做酒喝茶,写优雅的诗;在画师里,只需加一个画白菜的虾米,端一壶酒,或者一壶茶,一起动手 。坐在亭子里,喝着吃着,在信息资源网上谈论着“我将一直走到水检查我的道路”和“然后坐着看升起的云”...
同样,画晚餐,达芬奇画基督的最后的晚餐,我们画韩熙载的夜宴 。
同样,画女人,达芬奇画了蒙娜丽莎,米勒画了拾穗者,唐寅画了秋风扇,配诗一句:“秋来万扇集,请细看世情,大部分人不愿裸体 。”等到中国画家画出真正的劳动人民时,已经很晚了 。《难民图》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但距今只有70多年 。至于那些牧羊人、牛羊,在画中,他们只是为了我们的“兴趣”而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