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用人之道

文章插图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在中国的企业家中 , 以曾国藩为榜样的大有人在 。
曾国藩是一个完美的、成功的人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由一个秀才率领数十万大军 , 坚持浴血奋战十余年 , 最终将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烽火一扫而光 。除了人品、学识、才能 , 离不开曾国藩的选贤任能 。可以说 , “识人用人”是他事业成功的法宝 。
至于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 有学者从他的家书和兵书中总结为八字诀:广收、慎用、勤育、严训 。
广 , 即广招贤才;
谨慎是因势利导 , 取其所长 , 以审慎为上;
勤奋意味着定期监督和指导;
严就是立法 , 规章制度 , 控制 。
人才是通过“广集”而得来的 , 却是通过“慎用”而得来的 , 再辅以“勤育”和“严明的纪律” , 自然用好了 , 这就为“开疆拓土”加足了马力 。

曾国藩的“择人之前必先知人”
曾国藩认为“不外乎用人 , 用人必先知” 。也就是说 , 用人需要有识人本质的眼力 , 谨慎用人要建立在深刻识人的基础上 。那么曾国藩的视力怎么样呢?
有一次 , 李鸿章带着三个人去见曾国藩 , 恰巧曾国藩出去散步 。李鸿章让这三个人在门口等着 。曾国藩回来时 , 看见门口有三个人 。他左右中间看了一眼 , 二话没说就进去了 。李鸿章问老师对这三个人的评价 。曾国藩答道:“左边的人可用 , 但只能小用:右边的人绝对不可用;中间的人是有的 , 可以大有用武之地 。”
李鸿章很佩服老师的“一眼识英雄” , 问为什么 。曾国藩说:“左边那个人 , 我看他的时候 , 他也看我 。当我再看他的时候 , 他垂下眼睑 , 不敢再看我 。这说明他心地善良 , 只是气魄不够 , 可以用 , 但只能少用 。右边那个人 , 我看他的时候 , 他都不敢看我 。我不看他的时候 , 他又偷偷看我 。很明显 , 这个人别有用心 , 所以绝对不能被利用 。但是 , 中间这个人 , 我看着他的时候 , 他也看着我 。我上下打量了他一眼 , 他也很有尊严地看着我 。说明这个人心胸开阔 , 心胸宽广 , 可用 , 有用 。”至此 , 李鸿章恍然大悟 , 并按照老师的指示 , 派了这三个人 。
事实证明 , 曾国藩说得很准 。那个人就是刘铭传 , 在台湾省战役中赫赫有名的淮军将领 , 后来的台湾省首任巡抚 。这个知人论世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 。

曾国藩以道德为先 。
曾国藩认为 , 一个人错了 , 横向会影响到所有人 , 纵向则会耽误长远 , 造成不可挽回的后遗症 。那么 , 如何在广收的基础上慎用 , 如何处理好广收和慎用的关系呢?这是企业管理人才的难题 。
曾国藩虽“不遗余力求才” , 但在具体任用上却是慎之又慎 , 有严格的统一要求 , 即注重人才的品德 。为此 , 他提出“察人之法 , 以廉而不官僚 , 多组织 , 少说大话”;“德才不可兼得 , 唯利不可重用” 。表现出过多欲望的 , 不宜长期使用;才华横溢、性格偏激的人要慎用;慎登“主动吃亏者”广告;才德名声不好的 , 才德上升过快的 , 不想当官的都不推荐 。
曾国藩坚决不重用任何被认定为品德有问题的人 。往地上扔粮食对普通人来说是小事 , 他却认为是人品问题 。作为中国商业的成功领袖 , 柳传志创造了联想的传奇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 柳传志的选人用人之道与曾国藩相似 。
联想的选人信息资源网是“德才兼备 , 以德为先” 。柳传志考察人才的方式叫“看后脑勺” 。就是看一个人的本质 , 平时面对面的谈话是发现不了的 。需要生活中的各种观察 , 才能了解他内心的真实 , 看到表面看不出来的东西 。如果他确实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你可以给他各种机会锻炼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