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1984年王伍福二次扮演朱德,康克清看后激动落泪:太像了,太像了( 二 )


王伍福终于抓住了这个机会 , 但要想生动地还原朱老总的形象 , 仅靠他现有的认知 , 根本无法满足 。

从拍板决定到正式演出的一年时间里 , 王伍福如同着了魔一般 , 疯狂地揣摩朱德的神态、动作、心理 , 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 他的房间里到处都是朱德的照片 , 从生活照到工作照一应俱全 。
除了揣摩神态 , 语言也是王伍福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 朱老总是四川仪陇人 , 平日里几乎说的都是方言 , 王伍福也需要尽可能地学习方言 , 来使自己的演绎更加贴切 。
为了学习方言 , 王伍福特地找来剧团里的四川籍战友 , 每日跟随学习说方言 , 从最基础的咬字开始 , 逐渐向整句过渡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历经一年的沉浸 , 王伍福的一举一动都神似朱老总 , 也能说得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 , 各个方面都十分贴合角色 。
《平津决战》演出后 , 王伍福饰演的朱德 , 收获了一众好评 。
这种种荣誉 , 都在说明王伍福对朱德的演绎深入人心 , 也让他在特型演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从第一次饰演朱德后 , 王伍福就被认定为饰演朱德的不二人选 , 此后每逢有角色需要 , 都会请王伍福出演 。

1984年 ,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 , 国家决定筹划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 。
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参与到了演出中来 , 如谷建芬、李谷一、殷秀梅等等 , 王伍福作为饰演朱德的特型演员 , 自然也参与其中 。
接到演出任务时 , 王伍福不再像五年前那般担惊受怕 , 而是骄傲、自信 , 为了使演出效果达到目标 , 他再次一头扎进了对剧本、对人物、对台词的揣摩中 。

不仅如此 , 王伍福还认真思考了此前演出中的不足之处 , 从各个角度剖析来拔高自己的演艺 , 为此在筹划期间 , 他特地请教了多位演艺界的前辈 , 就一些细节问题展开交流 。
一切准备就绪后 , 这场《中国革命之歌》如期上演 , 这部作品共有6部大型舞蹈、4部歌舞表演以及一首大合唱 。
话剧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为衔接 , 以改革开放为句点 , 描绘了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史 。
当王伍福饰演的朱德上台后 , 坐在台下观看的康克清猛然地心头一颤 , 台上王伍福的每一次举手抬足 , 都会勾起她内心深处的记忆 。

这是王伍福第二次饰演朱德 , 相比于第一次出演 , 王伍福这一次演出已经游刃有余 , 准确地把握住了每一个细节之处 , 特别是在神态和动作方面尤为生动传神 。
演出结束后 , 康大姐和其他领导人陆续上台 , 和演出人员一一握手致意 , 当她走到王伍福面前时 , 面色忽的一沉 , 似乎是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 。
康大姐看着眼前的“朱德” , 内心情绪迸发 , 激动地落泪 , 就连紧握着的双手都不由地颤抖 。
事后王伍福得知康大姐对他的评价后 , 暗暗在心底发誓:我一定会演好朱老总 , 不会让您失望 , 更不会让全国人民失望 。

王伍福秉持着这样的态度 , 在后续的几十年演艺生涯里 , 几十次出演朱德一角 , 用自己的演出诠释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 。
随后几年 , 王伍福陆续参演了多部影视剧 , 并在剧中出演朱老总 , 如《金沙水拍》、《走出西柏坡》、《朱德元帅》等 。
这几部影视剧讲述的内容 , 分别发生在朱德一生中的不同阶段 , 有朝气蓬勃的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军长 , 也有长征途中运筹帷幄的朱总司令 , 还有西柏坡时期的军队统帅 。

为了演绎好不同年龄段的朱德 , 王伍福深入了解了朱老总的一生 , 从参加革命开始 , 到1976年以90岁高龄去世 , 王伍福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揣摩中 , 只为尽可能地还原朱老总的一言一行 。
多年饰演朱德的经历 , 也让王伍福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魅力 , 随着了解的深入 , 他本人逐渐被朱老总的事迹所感染 , 时刻严于律己 。
每逢拍戏时 , 王伍福都会事先放下手头所有的事务 , 沉入到朱德的角色中来 , 在这一刻他不再是王伍福 , 而是朱德本人 。

即使在拍戏的间歇 , 王伍福也时刻保持着表演状态 , 只为能够迅速投入下一场拍摄中去 , 当然王伍福也并非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 , 当一日的表演工作结束后 , 他就会回归到王伍福的角色中来 。
据王伍福的好友、周总理特型演员刘劲回忆到 , 王伍福有一个外号为“王磨叽” , 这并不是因为他行动慢的原因 , 而是因为王伍福特别注重细枝末节之处 , 即便是在剧中毫不起眼的地方 , 他都会要求做到尽量完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