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排兵布阵NFT( 二 )


二来 , 数字藏品在实际流通中 , 相关权益拥有NFT的技术护栏 。 通过NFT技术的合理应用 , 拥有唯一凭证的数字资产在应用时的每个环节都可被追溯 , 个人、机构的藏品、作品作为区块链数字出版产品 , 在参与流通、拍卖的过程中均能通过NFT的技术跟踪 , 实现每个被应用节点的数据追溯 , 由此 , 原始数字藏品创建者和使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 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数字藏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
此外 , NFT通过技术赋能使个人、机构、品牌的各类无形资产实现数字化加密 , 在为各类数字资产确权的同时 , 也为其规范化参与市场流通提供了更可靠的办法 , 不仅替品牌、个人省去了确权过程的时间和成本 , 还能帮助创作方更便捷地认证独家、有限的数字资产 , 极大程度上助力市场上很多无形资产拥有了具体的变现渠道 , 而非包装成金融产品 , 用股票交易或融投资的方式进行杠杆操作 。
所以 , 不同于虚拟货币的炒作 , NFT技术本土化之后 , 以唯一凭证的数字化认定和资产应用环节的数字化追溯为基 , 使数字藏品得以拥有较为广泛、真实的市场基础 , 也正是由于国内市场对NFT技术的引进改良 , 吸引了资本的注意 , 由此形成了大厂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行业的局面 。
联盟链助力大厂稳坐第一梯队
从时间上来看 , 2021年是国内数藏市场井喷式增长的一年 , 借着大好形势 , BAT通过操持稳健的区块链技术 , 相继推出数字藏品平台 。 比如 , 阿里的鲸探app推出后持续有新藏品上线、腾讯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幻核”上线 , 稍慢一步的百度也于今年推出了朝云数字藏品平台 , 并发售“敦煌祥瑞神兽系列”数字藏品 。 除此之外 , 网易、京东、B站也自2021年至今陆续空投数字藏品 。 诸多互联网巨头的入局让数字藏品市场一派热闹 , 俨然一副风口的景象 。
不过 , 行业分化也在加剧 。 据行业报告显示 , 2021年阿里的鲸探在数字藏品发行量上 , 市占率约54% , 大平台的体量优势显露无疑;而在另一边数量庞大的小平台 , 占据平台总数超过90% , 生命周期最短的平台甚至只会存活几天 , 就会由于经营不善而消失在市场中 。 可以说 , 大厂对小众爱好者组建起的垂类平台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降维打击后 , 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数字藏品市场的当然老大 。
首先 , 外部的用户流量和自有区块链技术 , 使大厂有能力率先占领NFT市场 。 据了解 , 2021年底京东的数字发行平台“灵稀”上线后 , 首批以京东形象为代表的吉祥物上线即售空 , 相比于由“数藏”爱好者组建的垂类平台 , 大厂具有垂类平台无法比拟的引流优势;另外 , 大厂在区块链业务有多年累积的实战经验打底 , 自主可控的技术与已成型的流量规模相融合 , 使其迅速列居数字藏品市场的第一梯队 。
其次 , 大厂通过面向小微企业出租区块链技术 , 形成了可持续盈利的联盟链闭环 。 目前 , 国内为NFT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主要为阿里的蚂蚁链、腾讯的至信链、百度的超级链、京东的至臻链 , 联盟链按照发售的项目收取相应百分比的服务费 , 不仅为存活下来的小微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 还能更充分地掌握加密算法的底层技术 , 加固了联盟链技术的底层优势 。
最后 , 大厂的联盟链结构 , 不仅可以通过技术支持保护数字藏品的版权 , 还可以防止二级交易市场金融化 , 很好地推进了数字藏品行业的规范化进程 。
其一 , 联盟链不同于公链 , 它禁止二次交易、不支持跨链 , 所以与海外多数投资者靠倒卖NFT赚取差价 , 谋取非法利益有着最根源性的不同;其二 , 由于联盟链受参与者的多方监管 , 进入权限比纯粹的私有链更具可靠性 , 所以对数字藏品来说 , 联盟链的搭建是NFT区块链技术得以投入使用的基础 , 也是大厂成功入局数字藏品第一梯队的底气 。
IP创新或成新关键
不过 , 大厂进军数字藏品行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 , 但行业态势蓬勃发展之下还存在着许多挑战 。 据悉 , 自2022年7月1日起 , 腾讯新闻暂停了数字藏品的售卖服务 , 旗下“幻核”平台近期同样也陷入了滞销困境 , 多个数字藏品均未售完就锁仓并关闭了交易 , 行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 。
一方面 , 激烈竞争下同质化情况难以避免 , 各路数字藏品玩家的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 目前 , 无论是支付宝的数字壁纸、腾讯的国潮数字藏品、京东的数字纪念币之类 , 大多都是携手消费品走“文创流” , 虽然对国潮文化的融合有绝对地积极作用 , 但就数字藏品来说 , 表现形式还较为单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