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仁汤疏泄上焦肺气

003010《三仁汤》:杏仁五块钱,飞滑石六块钱,白通草两块钱,白豆蔻两块钱,竹叶两块钱,厚朴两块钱,生薏苡仁六块钱,半夏五块钱 。八碗甘水,三碗白开水,每服一碗,每日三次 。"
书中对三仁汤没有详细的解释,但指出“只有用三仁汤轻轻开上焦肺气,复盖肺主全身之气,气化才会使之湿化 。”
【谈三仁汤疏泄上焦肺气】当代方书对此方的解读,多是从药物溶液的角度出发,认为此方具有“上散,下散”的作用 。例如,秦伯未在《温病条辨》中指出:“三仁汤是治疗湿热证的总方 。其与杏仁辛宣肺气合作,以开其气;仁、厚朴、半夏味苦性温,以降其性;薏苡仁、通草、滑石微渗湿热,益下半身 。虽然三重焦是平衡的,但实际上是侧重于中焦 。”在《谦斋医学讲稿》一书中,陈潮祖也说:“方杏仁味苦,开肺气,开城门;果仁芳香化浊,与厚朴、半夏配伍有较强的燥湿化浊作用 。薏苡仁、滑石、通草均为甘润之品,使湿邪自下而上;用竹叶、滑石略清热,几味药合用,你就会上有刺鼻的肺气,下有甘淡湿,中有芳香燥 。”
上面的方子似乎没什么问题,临床应用三仁汤有开上、平中、透下的作用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必须面对的,那就是创立了“三焦辨证理论”的吴鞠通为什么要把他的证放在“上焦”而不是“中焦”呢?并明确指出本方的主要功效是“轻开上焦肺气”?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作者绝不是无心之失或者笔误 。
仔细阅读原文,在这个方子的讨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湿热)上焦最少,病也不是很明显 。中焦病最常见,详见中焦篇 。”细读《中焦片》中“湿温”病的内容,人参泻心汤方中有“此邪已陷,势不能归于表,故可从内治之” 。看了这个,我们就明白了,三仁汤治疗的证就是上焦邪表 。如果邪气入中焦,应以“疏降”之法治疗 。当然,“三焦受病,故可分别除之 。”还有一种“邪从上焦,上焦也除”的方法 。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吴鞠通将三仁堂置于“上焦”的用心和苦心了 。湿邪渗透,阻滞阳气,病位在肺表 。治疗重在开光散化 。主要致病因素是“湿”,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湿” 。处理手段是“气化”,通过气化可以实现“加湿” 。另一方面,症状表现为“气滞”,“气滞”的原因是“湿滞” 。三仁汤通过“化气为湿”来治疗“湿热”,最终的疗效是“化湿为气” 。
阅读《中医治法与方剂》,见吴鞠通病历:“又是前天左关独飘,少阳头痛,是暑热所致 。用清胆通络法 。左关司半平,但慢 。舌质白,厚滑,胸满,暑中之热已解,湿邪犹在 。21nx.com先公布了焦气的燥湿:生薏苡仁、飞滑石、麝香梗、杏仁膏、半夏、郁金、旋覆花、广皮、白通草、茯苓、砂仁 。”O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