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如何诞生的 普通话的来历

普通话的来历(普通话是如何出生的)
语言中躲藏的,是一部弯曲的中国史 。
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普通话是如今的民族共同语,然而,对于说着粤语、客家话、闽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等六慷慨言系统的南方中国人来说,普通话却显得如此生疏;而对于北方大众而言,这些南方方言也有如“鸟语”一般,基本听不懂 。
但他们或许不知道的是,作为一门异族入侵颜色严重的语言,普通话本非纯洁的汉话,而南方的这些“鸟语”,才是我们的祖先,所真正说着的语言 。
1公元前560年,晋国召集北方诸侯商讨如何讨伐楚国 。
然而此时楚国壮大,刚刚挫败了晋国的盟国吴国,国力日趋虚弱的北方盟主晋国,对于自己无力率众伐楚的外强中干觉得愤怒,但又须要找到发泄点,于是,晋国大臣范宣子将焦点对准了北方姜戎的首领驹支,责备是戎人在搞损坏挑唆北方诸侯,以致南征楚国涌现决裂 。
作为与中原华夏族先民语言不通的戎人首领,此时驹支却不卑不亢,并当场朗诵了一首《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
戎狄言语向来与华夏不通,驹支却能朗诵《诗经》,并且亲自与各诸侯国君臣公开争辩,这就涉及到一个语言问题,即驹支说的,毕竟是什么语言,能让自身也是说着各种方言的各诸侯国人一听就懂?
难道,先秦时代的远古中国人,已经说着一门相似今天普通话一样的民族共同语了?
对此,《论语》中给出了答案 。
《论语》记录,“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意思是说,孔子在诵读《诗经》、《尚书》和主持仪式的时候,都说的是“雅言”——而雅言,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共同语 。
对于门下弟子三千的孔子来说,如何与来自各个诸侯国的弟子们沟通,以及在游历诸国时向各国国君推广自己的思想,只能是通过一门远古时代的华夏族共同语——“雅言”来进行交换 。

普通话是如何诞生的 普通话的来历

文章插图
▲春秋时代,孔子经常宣讲“雅言” 。
语言学家指出,上古时代,“雅资源网”和“夏”相通,所谓雅言即是指夏朝人传播下来的,普遍应用于今天的黄河、洛水一带的河洛古语,由于从夏朝、商朝到周朝都定都于河洛一带,到了东周迁都洛邑后,作为各个诸侯国与天下共主东周交换的共同语,雅言此时开端向洛阳音倾斜,这也就是后世汉人普遍应用的“洛阳读书音”的古老源头 。
说起来,无论是位处西北的戎人首领驹支,还是位处今天山东一带的孔子,他们所说的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汉人“普通话”——雅言 。而雅言背后的河洛古语,正是今天传播于江浙一带的吴方言,以及存在于福建、广东以及台湾地域的闽方言、客家话、粤语等的共同祖先 。
换句话说,在今天被视为鸟语的吴方言、闽方言、粤语、客家话等语言,要更为接近汉人祖先所应用的语言,而异族颜色浓重的现代普通话,此时基本仍未出生 。
内部方言杂立的古老华夏族,正是通过雅言,紧密团结在了一起 。也正是通过雅言,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沟通往来,孔子的游历诸国,以及诸子百家的纵横游说,才得以说得清、听得懂 。
2从夏商周以降到西晋时代,由于中国各个王朝的首都,都是根本从西向东摆动于黄河洛水的长安、洛阳一带,尤其是东周、东汉、西晋都定都于洛阳,这就使得河洛古语中的雅言“洛阳读书音”,逐渐成为了古代中国人所共同尊奉的共同语 。
相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时代的《周礼秋官大行人》,就记录了先秦时代,作为周王掌管诸侯朝会和出使邦国转达王命的官员的“行人”,经常要为各国人员培训先秦版“普通话”雅言和文字的事例(“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 。
西晋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南迁,但是南迁的士族们却仍然说着来自中原的雅言“洛阳读书音”,当时,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的名士谢安(320-385),在南迁建康(南京)后,仍然爱好用洛阳的书生腔读书念诗,由于谢安从小患有鼻炎,他发音时鼻音很重,可能有点相似于今日汉语拼音中ong的发音,但当时全部建康城(南京)的人都认为,谢安的“洛阳读书音”实在太好听了,以致于满城的人,都爱好捏着鼻子学谢安说话,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洛生咏” 。
而谢安的“洛生咏”,正是古老的汉族共同语“雅言”,在西晋衣冠士族南渡后,所带到南方的远古版中国“普通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