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汉简》竹简鉴赏分析与总结( 二 )


简文内容为马惊人坠于地引致血瘀胸中 , 服用“恩典惠君方”二十天 , 胸中瘀血消减并下移 , 三十日胸中、腹中无瘀血 , 手足活动自如 。“恩典惠君方”无药物组成 , 可见这是一种已配好的剂型或散或丸或饮片 , 以求服用快捷方便早获疗效 。方剂的功效应为活血化瘀且用于各类跌打损伤性疾病 。只有朝廷钦命配制的方剂才能称为“恩典”,这同时体现朝廷对戍边吏卒伤病的重视 。
□□分摄水取桔梗龟板芍药各二分海湈(藻)黄芩□ 简1177 P264
简文“湈”字 , 仔细查看对比图版“湈”为“藻”字 , 即“海湈”为“海藻” 。《神农本草经》言海藻 , 味苦 , 寒 , 主瘿瘤气 , 破散结气 , 腹中上下鸣;黄芩 , 味苦 , 性寒 , 主诸热 , 肠澼泄痢 。桔梗 , 味辛微温 , 主胸胁痛如刀刺 , 腹满 , 肠鸣幽幽 , 惊恐悸气 。龟板 , 味甘,平 , 主漏下赤白 , 破癥瘕 。芍药 , 味苦平 , 主邪气腹痛 , 除血痹破坚积 。从现存药物看本方(笔者称为“黄芩方”)具有清内热、除腹满、消腹痛、止泄痢之功效 , 显而易见是用来治疗泄、肠澼、肠溃之证的方剂 。方中龟板、海藻均不出产于当地 , 证明了只有朝廷供给才能出现在西北敦煌戍边队伍中 。
治马伤水方姜桂细辛皁(皂)荚付(附)子各三分远志五分桔梗五分唯(鸡)子十五枚□□ 简2000 P297
“治马伤水方”虽为兽医方剂 , 秦汉时期人兽同药 。隶属于敦煌简牍的悬泉置汉简 “出绿纬书一封 , 遮要马医王竟奴铁柱付县(悬)泉佐马赏 。”内容为遮要置的“马医”王竟及奴徒铁柱将“绿纬书一封”发出交付给悬泉置的小吏马赏 。这一简意义非常 , 反映了敦煌戍边队伍设有专职“马医” , “马医”设在最基层的“置”(也可称为邮驿)中 。之所以称为“马医”是因马在战争、传递情报、运输交通、生产劳作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为其他牲畜所不能代替 , 故以“马医”为总称而涵盖了各种牲畜 , 显示出对马的重视 。由此看到西北敦煌戍边队伍中存在着兽医、人医两大系统 , 但所用药物相同 。
□诸绝大黄主靡谷去热亭磨(葶苈) 简2001 P297
须臾当泄下不下复饮药尽大下立亻愈 矣良甚 简1997 P297
二简出土同一地点且内容关联 , 故应放在一起加以理解 。上简是说“大黄”具有消谷泻下、去热之功效 。下简是对服用方药的反应以及是否继续服用方药的陈述 , 上简前部缺失 , 现有文字既无病名又无病症也无病因 , 但从大黄、葶苈等药物组成的方剂应为“泻下方”(笔者称为“泻下方”) , 从文中“当泄下”可知应为腹中积滞大便不通之证 , 必以峻猛泻下之剂方可“立愈” 。下简应是上简内容的延续 , 即上简为病证与方药 , 下简为服法 。由于对大黄在泻下当中的纯熟运用 , 所以才有简中“大下、立愈、良甚”这种自信的说法 , 正是对“大黄”有“靡谷去热”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认识 , 才有了以“大黄”为君药组成方剂并娴熟地运用于“下法”当中 。
府元二斤 地榆根□□ 简564 P241
府元:土鳖虫 。“府”为土之讹字 , 亦为叠韵假借 。“元”为鼋之初文 , “鼋”通鳖 。“府元”为土元即土鼋、土鳖虫 。《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 , 血积癥瘕 , 破坚 , 下血闭 。
分析与总结
病症 对于疾病及症状的记录描述 , 特别是对外感疾病表现症状的记录描述 , 均简约准确 , 并作为“病书”“病历”“爰书”上报 , 重要的是作为“病历”为治疗提供依据 。尤其是“伤寒”这一病名的提出是对风寒邪气引起的疾病加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定义为“伤寒”二字 , 同时表明“伤寒”在敦煌戍边队伍中是一种常见多发流行性疾病 。并创建了“伤寒方”对“伤寒”类疾病加以治疗 , 说明对“伤寒”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规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特别是对“久咳逆”这一主要症状产生的病因、病机进行抽象并概括为“匈(胸)痹痿痹(躄)”之病名;另外对内伤杂病“病泄”“肠溃”的记载 , 均说明在敦煌戍边队伍乃至西汉时期对这些疾病所表现的症状已经上升到理论层面 , 并有了统一性地认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