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与名言解释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四 )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 。”《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 。己能,亦乐人之能也 。”与孔子之意相近 。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儒家一贯以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 。《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 。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 。《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 。”《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此即施“仁”于人 。西汉董仲舒作了施展:“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 。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 。”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 。”(《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 。《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 。《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为不必担忧别人不知我,该担忧的是我不知人 。《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忧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 。”(《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 。”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唾弃其言 。孔子这种庄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此即言仁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又言恕 。孔子常以“恕”释“仁” 。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 。”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行“仁政” 。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