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与名言解释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五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 。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 。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 。今人杨伯峻以为与愿意不合 。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一为担负实现仁道之重担 。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 。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知也”之“知”,同智 。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认为知者,故夫之告之 。”(《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色彩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 。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 。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 。”(《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逝世则不可夺名’ 。”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认为人师 。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 。若听之途径,途径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 。所认为有德者所弃也 。亦自弃其德也 。”近人钱穆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 。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 。”(《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 。”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看法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 。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 。”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 。”(《论语新解》)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比自己纠正自己的缺陷 。
这句话,表示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力 。它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力;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认为戒,检查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力 。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擅长不善,都可认为师 。《论语》中有一段记录,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答复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 。
完全的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 即你说的意思啦
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比自己纠正自己的缺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