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的概念 脏腑与六经内部的关系( 四 )


中医最早的方剂记载,见于《内经》它仅载一十三方,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到了西汉由于药物的发展,方剂这才随之增多 。从出土的西汉木简来看,其中不少关于方剂的记载,反映西汉时期的方剂已具有相当水平了 。由此推论,《伤寒论》所载的一百一十二方和九十一味药物,非尽出张仲景之手,但张仲景保存了西汉或更早的医药遗产,并与辨证论治的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理、法、方、药的治疗体系,确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
《伤寒论》的方剂成就有下述几点:(1)体现了治疗“八法”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如麻黄汤的汗法,瓜蒂散的吐法,大承气汤的下法,小柴胡汤的和法,四逆汤的温法,白虎汤的清法,炙甘草汤的补法,抵当丸的消法,它提供了方以法立,法以方传的科学成就;(2)组方精简,配伍严密,有简、便、廉的优点,很受农村的欢迎;(3)方与证结合的严密,疗效显著,科学性很强;(4)组方不拘一格,随证施处,不偏于一家之见,可为后世法 。此外,学习《伤寒论》的方剂,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方的加减法,如小青龙汤证渴减半夏加瓜蒌根;方的煎煮法,如大承气汤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等的煎药法;服药法:如桂枝汤先服一升等的服药法;剂量:使用《伤寒论》的方剂,如不参考它的组方剂量,则必影响疗效 。
由上述来看,使用“经方”的范围:要注意加减法,煎服法,剂量的轻重,服药后的要求,然后方能发挥治疗之作用 。
结束语
《伤寒论》是一部把伤寒与杂病融会贯通的书,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有机地把理、法、方、药一脉相联 。并以六经分证的方法,客观的反映了脏腑经络发病的规律,构成了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的思想体系 。
六经分证方法,包括了脏腑和八纲的辨证内容,它总其大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为后世的辨证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往往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用以反映病位、病理、病性、正邪、治疗宜忌等一系列问题,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 。所以,在六经的主证、兼证以外,又论述了各种“变证” 。
《伤寒论》虽仅有一百一十二方,但其科学价值直至今天犹有现实意义 。《伤寒论》由于其历史的局限,其中当然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至于文中错误之处,希望得到指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