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清华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什么是清华校训?)它是怎样发生的?有过怎样的变更?怎样领会它的内涵与价值?这些不仅是清华人应当知悉的问题,也是社会人关注和议论的问题 。
 

什么是清华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校训(什么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次年更名清华学校,是在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学东渐背景下,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留美准备学校 。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在认识到应当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的同时,不忘立足本土造就爱国建国治国之才 。有名思想家、社会运动家梁启超先生十分关注清华的办学和学子的成长,他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学子的文化植根,曾说过:“清华学生除研讨西学外,当研讨国学;盖国资源网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 。”1914年11月5日他到清华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以《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鼓励学子,指出:
【什么是清华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暴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宇雍容 。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接收新文明资源网,改进我社会,增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榜样,作中流之砥柱,担当起历史重担 。为此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 。”
 
什么是清华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

文章插图

梁启超大方激昂的演讲深深鼓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 。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华周刊》总138期封面上涌现内含“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八个字的圆形图标(图一),1926年11月25日,由校评议会议决正式肯定为清华学校校徽(图二) 。1928年,清华学校订式命名为清华大学,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训(图三) 。 
什么是清华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

文章插图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一度不提校训,清华曾用一颗红五星笼罩了大礼堂主席台上方带有校训的校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蒋南翔校长倡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和“拥戴党,拥戴社会主义,屈服祖国须要”,曾鼓励了宽大学子,但是没有明白为校训 。上世纪90年代,根据宽大校友的看法,清华大学恢复沿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大礼堂的校徽也重见天日(图四) 。在2014年公布的《清华大学章程》第四十一条肯定:“学校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光,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 。”
清华校训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背后
2010年5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对来自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说:“大学有三宝:校训、校友和校园 。两岸清华的校训雷同,海外校友会是一家 。”“两岸还没统一,但海峡两岸清华校友会早就统一了 。”顾秉林的幽默讲话得到了陈力俊的认同,海峡两岸的清华同根同源,被传为佳话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清华精力的集中体现,是清华精力文化的支柱与灵魂,它不仅深入影响了一代代清华学子,而且当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仍然会成为他们鼓励自我、影响社会的精力标记 。
2004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微博“我最观赏的十大校训”评选中,清华校训居首 。清华老学长钱耕森教授解读清华校训时提到,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以为清华校训是世界所有大学最好的校训 。
有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以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度概括了中华文化的根本精力,指出:“‘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尽力向前,绝不停滞,这句话表示了中华民族斗争拼搏的精力 。在政治生涯方面,对外来侵犯决不屈从,对不良权势决不让步;在个人生涯方面强调人格独立,志不可夺 。‘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 。在中国,儒、道、释三家彼此相容,这种现象只有中国才有 。西方历史有宗教战斗,中国则无,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自强不息’是斗争精力,‘厚德载物’是兼容精力 。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力,可以称为‘中华精力’ 。”他还说过:“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赞成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强不息是对性命的领会,人的性命就是尽力前进、发奋向上 。”“我以为这两种思想:顽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准确的思想 。”清华人在建校初期,就将自身的精力世界与中华民族的精力世界紧紧接洽在一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