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大限,35岁宿命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职场大限,35岁宿命论】
(全文2500字 , 阅读需要4分钟)
今天来和大家聊点和职场有关的话题:职场35岁现象 。
这些年 , 很多大型企业的招聘信息 , 大多都会加上年龄的限制 , 一般以35岁为上限 。 这个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大厂 , 即使是考公务员 , 也会有35岁的年龄限制 , 为啥35岁这个年龄会这么尴尬呢?
先给大家普及一个有关S型曲线的知识:在这个世界上 , 所有的有机体 , 无论是动物、人或是由人所创造的产品 , 最终都难逃一个“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 。 万事万物 , 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衰退 , 到最后结束的过程 。 根据这套理论 , 我们可以将企业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部分:形成初始 , 发展壮大 , 衰退回落 。 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S型曲线 。
理论上说 , 这个曲线是所有企业、生命体的必然宿命 。
但是凡事没有绝对 , 特别是对于现代企业来说 , 能否逃脱S型曲线宿命论 , 最关键的问题是企业是否能够在发展过程中 , 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改变 , 进而获得长期的永续经营的根本 。 一般有两种办法:突破自己的发展瓶颈or延长自己的成长周期 , 前者需要技术革命 , 后者则需要保持稳定 。 技术革命的难度无疑要远远大于保持稳定的难度 。
可即使这样 , 任何一家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的企业 , 要想维持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 这就要求企业至少在人员上 , 尽量配置那些可以把效率值输出到极致的员工 。 这样一来 , 35岁职场现象就多少可以解释得通了 。
《论语》曾经曰过:“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按照古人的理解 , 35岁应该是一个人的最巅峰时期 , 那是因为古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 生产周期很长 , 因此相当看重一个人的经验与经历 。 而且古人没有互联网 , 就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完整的对世界的认知 。
我们中国人长久以来对中年时期的幻想是:成家立业 , 家庭美满 , 有车有房 。 但这只是人性化的意志 , 这种意识和今天大型公司、企业的发展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
在互联网时代 , 信息爆炸的今天 , 人类的所有智慧早就被搬到互联网上了 , 新兴产业的行业发展逻辑已经被改写 。 经过无数人的积累、概括、总结 , 知识的壁垒变得稀薄无比 。 过去跟一个师傅学徒 , 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出师 , 但是现在大家动一动手指 , 基本上可以找到任何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需要掌握的信息 。
这个时候 , 对于大企业来说 , 一个人的精力往往会比他的经历更有价值 。 资本的逻辑是:生产、再生产、不停地生产 。 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工具化的意识 , 当大家自嘲自己为打工人时 , 其实就是把自己比做成了企业这个巨大机器在运转过程中的一个个小齿轮 。 齿轮不会因为自己转得快 , 就可以取代企业机器 , 升级成为擎天柱 。 一个只知道运转的齿轮 , 等待他的只有在破损之后 , 被替换的命运 。 就像牛马不会因为自己勤勤恳恳 , 就可以摇身变成农场主一样 。
为什么是35岁呢?我们上文讲过S型曲线 , 这个其实同样可以应用在个人发展上面 。 每个人的职业能力都不是天生的 , 而是在求学基础上 , 通过后期不断的实践、锻炼发展起来的 。
在中国 , 大家接受的是同样一套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在再到大学的教育体制 , 每个人的前期发展都差不太多 , 基本上都在积累 。 随着我们生理、心里的发育 , 知识、见识的增长 , 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在20岁左右开始爆发 , 这个爆发周期大概可以持续整整10年 , 到30岁左右虽然开始减缓 。 但由于社会经验的增多 , 以及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增强 , 个人的创造能力依然可以持续增长 , 一直到35岁左右 , 会达到顶峰 。
应届生吃香的原因也在此 , 20多岁刚毕业的大学生 , 人生的黄金年龄时期 , 精力充沛 , 可塑性极强 。 如果企业在这个时候可以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开发 , 不仅可以为公司补充新鲜血液 , 也可以借着年轻人进入爆发期的同时 , 为公司带来发展高峰值 , 简直不要太香!
推荐阅读
- |这些职场常识,希望对你有用
- |在职场中被人“陷害”的时候,下面这些方法,你可以试一试
- 长春|职场里精英是如何混出来的?
- 招聘|人在职场,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自己应该离职了
- |为什么说35岁就是职业发展的一道坎?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 |公司内部的斗争,帮派文化,这是职场躲不开的坑
- |参加职场饭局,记住3个错误动作别犯,酒桌规矩,建议了解清楚
- |职场中宁愿做有定力的“傻子”,也不要做四处投机的“聪明人”
- 李雪琴|2岁女童坠楼的背后,是全职主妇与职场精英的矛盾
-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体制内员工将遭遇职场“风暴”,事业编或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