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美食纪录片新疆味道,寻味新疆纪录片-

作者简介:宋素丽 , 博士 ,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影视艺术心理研究、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理论和实践、新媒体平台运营
?
IP有两种解释 , 一是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 , 二是InternetProtocol的缩写 。前者直译为"知识产权" , 后者直译为"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 。本文中的IP , 指的是前者 , 特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故事、形象、艺术品和流行文化 。具有市场价值的IP , 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潜在的变现能力 , 和其紧密相连的 , 是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 。迪斯尼的米老鼠、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国四大名著等都是IP 。
在中国纪录片界 , 《舌尖上的中国》就具有了IP的意义和价值 。2012年至今 , 这部让观众"口水和泪水齐飞"的纪录片的影响已超越了影视文本本身 , 在创作、市场、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年来 , "舌尖体"风靡全国 , 尽管执行主编任长箴坚持这部片子是文化纪录片 , 美食只是切入口 , 但依旧没想到纪录片评奖中多了"美食纪录片"的奖项 , 更没想到美食节目成为电视屏幕上的一道景观 , 开启了国人盛大的美食之旅 。
而这个极具中国意味、蕴涵中国文化的IP被新疆一个名为"一心悦读"的文化传媒公司传承、开发、推广 , 进行了中国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的探索 。其意义不仅体现在文本、文化和产业三个方面 , 还为国家文化战略构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 。
2016和2017年 , 伴随着公司主要纪录片项目《新疆味道》、《寻味屋脊》、《原色》和《流动的盛宴》在国内外的主流媒体、强势网站、各种论坛、推广活动、及纪录片评奖活动中亮相 , 纪录片界蓦然间闯入了一匹黑马 。评论界和实践界还没来得及总结研讨其创作经验、运营方式和多重意义时 , 2017年4月23日 , 公司又在毫无任何宣传造势的情形下推出的"新J味道"公众号 , 这是其众创平台的核心产品 , 和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 , 采用"产品+品质+品味”的模式 , 让每个产品有特制的文化故事 , 镜头捕捉新疆人的生活片段 , 影音呈现新疆人的心灵与精神色彩 。
"APP下载、味道商城和个人资料"的主栏目菜单及分级栏目设置更是彰显出公司经营者融媒体、融产业、融文化的大胆建构 , 可见其构建大格局 , 高纬度传媒文化集团的愿景 。
?
基于我从2015年始对一心悦读的关注、了解和参与见证其成长的经历 , 虽还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 却已能感受到公司掌舵者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积极明朗的价值观坚守及笃定稳健地推动社会和人类进程的信心和勇气 。
其传统文化底蕴体现在纪录片策划、实践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从策划上看 , 其创意、团队和投入有"舌尖"的痕迹 , 也有很多突破 。比如片子总共15集 , 是由一个团队完成的 。这种小分队作战的方式 , 和《舌尖上的中国》的军团化作战不同 , 投入少 , 风格容易统一 , 具有了作者纪录片的特质 , 更能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和文化情怀 , 这对地域性的纪录片拍摄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
从创作上看 , 故事构架、讲述方式、人物选择、剪辑方法等也和《舌尖上的中国1》一脉相承 , 但由于新疆多民族融合、新疆民众拥有独特艺术天赋、新疆境内文化样态丰富等地域特征 , 纪录片的样貌发生了变化 。仅从片子分集和解说词上 , 就可以体会到 。比如第二集《百纳之味》中 , 解说词写道:"无论世事如何变幻 , 木瓜的清香不变 , 大米的丰足不变 , 所有原料混为一锅的热烈不变 。生活 , 就是这样扎扎实实 , 酸酸甜甜 , 洋溢着幸福的滋味 。一碗抓饭 , 七种原料 , 千种变化 , 里面有……饮食文化和人文精神 。"加之人物语言的多样性 , 能歌善舞等特点 , 片子好看有趣的同时让观众增长见识 , 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新疆 。
?
从传播方式上 , 也显现出公司决策者的智慧 。从拍摄到引起观众注意 , 几乎没有任何刻意为之的宣传活动 , 只是一点一滴积累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 , 颇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积跬步而致千里"的道家风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