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古代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地位仅次于春节 。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夜,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祭月、拜月,赏月等习俗 。
时至今日,大家在过中秋节时,肯定会吃月饼,与家人团聚 。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食用大闸蟹,一来可以祭奠五脏庙,二来可以应节 。
说到这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古人过中秋节时会不会吃月饼、大闸蟹,亦或者有别的不同的习俗?
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魏晋时,出现“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
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纪》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两宋时期,中秋夜就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明清时的百姓们不光赏月拜月,以官方为代表开始在中秋节这天通过带有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相关祭祀活动,让老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功利因素凸显,加上世俗中的情趣愈发浓厚,中秋成为与年节、端午并列的民俗大节 。
故此来说,古人过中秋的习俗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千万不可混淆一谈 。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也无论是中秋端午还是春节,大家过节时,无非有两种东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一种是餐桌美食,另一种则是各地不同的风俗 。
古人在中秋这天有赏月、拜月、祭月,包括祈求姻缘、还清账目等特殊节俗 。
唐宋时期,古人过中秋节主要是以赏月、玩月、拜月活动为主 。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 。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在赏月活动中加入“祭月”习俗 。
那说到底,古人到底如何赏月、玩月和祭月的呢?
文章插图
赏月比较好理解,中秋是丰收的时节(秋收),人们在这天摆好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表达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
一些才子墨客把酒当歌,对着明月抒发心中情绪,洋洋洒洒写出有关于月亮或者漂亮女子的诗歌,以此来助兴 。后衍生出各种游戏活动,包括对月神的崇拜之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
玩月在宋代已经流行,特别是在江南苏杭地区,杭州西湖“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张岱《虎丘中秋夜》一文详细描写玩月盛况)
拜月就是把月亮当成神灵仙佛,男女俱拜 。宋代中秋之夜,无论贫富人家,从能行走的孩子,至十几岁的少年都要穿上正服,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 。
男孩祈求月神保佑自己“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早日金榜成名);女孩则祈求“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越长越漂亮) 。
明清以后,月神逐渐成为女性崇拜的对象 。北京有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
这就好比如今,大家总拿月亮来比喻女性,拿太阳来比喻男性,与明清中秋全国通行习俗是同样的道理 。
祭月(拜月),民间俗谚称:“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 。”细细分下来,明清两个朝代对于祭月和拜月的风俗又有不同之处 。
明朝时期,北京人到了八月十五这天,会去市场上买一种特制的“月光纸” 。“月光纸”就是一张黄纸,上面绘有月光菩萨像,菩萨旁边有玉兔持杵捣药 。
北京人家家设有月光菩萨神位,供奉西瓜(或者其它圆形的瓜)、饼,西瓜要切割为莲花状 。夜间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后,将“月光纸”焚化,撤下来的供品家人分食 。
清代北京祭月活动的流程是,“月光纸”由道观寺院免费赠送,题名为“月府素曜太阴星君” 。贡品也有变化,清代的北京人会特制祭月月饼,此月饼较日常月饼更大更圆 。(《燕京岁时记》称:“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 。”)
特制月饼一般在祭月之后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享用,这种大号月饼俗称“团圆饼” 。
明末清初,北京中秋节新添了一个节令物件“彩兔”,昵称为“兔儿爷” 。人们用黄沙土作白玉兔,装饰以五彩颜色 。兔儿爷制作工艺精美,造型千奇百状,增添了许多的情趣 。
喜欢德云社相声的同学,应该会经常听到“兔儿爷”这一词,尤其是郭德纲经常拿于谦的父亲开玩笑,说他的爸爸是兔儿爷,引起观众哄堂大笑 。
推荐阅读
- 容易下奶的八种蔬菜有哪些?
- 传统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 170是多大码?
- 及冠和弱冠的区别是什么?
- 春天送别友人的诗句有哪些?送别友人的诗句有哪些四年级_1
- 挑食的小白兔故事作品展?挑食的小白兔故事配图
-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古诗大全?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有哪些-
- 有关意象的诗?古诗中的意象的概念
- 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明朝贵妃万贞儿的一生
- 最大的海怪长什么样子?世界上的海怪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