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古代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 二 )


在民间,兔儿爷有“男男之好”的意喻 。兔儿爷这个词用来称呼别人绝对不合适,是一种贬义,北方人尤其忌讳用兔儿爷这个词,大家一定要注意 。

古代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古代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

文章插图
南方地区同样也有拜月、祭月的习俗 。福建西部(汀州附近)一带,中秋夜有“请月姑”的习俗 。
浙江西安、诸暨一带是中秋节这天,由家里小儿女拿钱买糖、米果接着“拜月婆” 。杭州、宁波的大户人家在中秋节制作特制月饼,加上时令鲜蔬“宴嫦娥” 。
另外,江浙一带中秋祭月有“烧斗香”的习俗 。“斗香”是用细的线香编制成斗状,类似如今一些寺庙,用圆形香盘成一个很大的漏斗状 。
扬州小秦淮河中秋节“供养太阴”,彩绘广寒清虚府,称为“月宫纸”,以莲藕果品祭祀 。
除了赏月,拜月、玩月等中秋传统习俗之外,各地在这一天还衍生出五花八门的社会性活动 。比如,民间俗称的“合男女”,就是秋收后的主要人事活动 。
中秋节前后几天,男女相会,祈求子嗣等习俗合并到中秋节俗之中,女子若想求个好郎君,也会在这天对月祈祷 。胆子大点的女子“月下出游”,其大都与婚嫁子嗣相关 。
清代的中秋夜,能经常看到妙龄女子盛装结伴出游,深夜不归,俗称“走月” 。“走月”的背后隐含着祈求合欢的意思 。
《江夏县志》记载,中秋当晚江夏城中滋阳桥特别热闹,桥上的石龙首成为出行妇女争相抚摸的对象,为的就是祈子生育 。
南方地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普遍流行的中秋祈子习俗 。人们在中秋之夜,家中长辈到田间“偷”瓜,将描画成婴儿模样的冬瓜或南瓜送给婚后数年不育的夫妇 。
还有的地方用芋头、瓜果、瓦片、石子为象征,用于求个大胖小子 。
湘西、黔东少数民族流行着中秋“偷月亮菜”的习俗 。传说人们在月光下“偷”这种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就能获得幸福 。偷瓜菜的地点,青年男女各有自己的选择,一般都去到意中人的指定地方,共享“幸福果实” 。
除了这些,明清民间还有燃灯、结账习俗 。中秋燃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这种灯不能移动,俗称“宝塔灯”,主要在南方流行 。
宝塔灯,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 。苏州群众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 。
广州人燃“番塔灯”,用碎瓦制作 。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
另外一种是茉莉灯,这种灯香气四溢 。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有砌宝塔灯的习俗,流程大致相同 。燃烧宝塔灯的行为,有着借助佛家力量获得生活平安的寓意,成为世俗观念的表达 。
古代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古代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

文章插图
而中秋和过年一样,对普通工商民户来说,需要向债主结清钱债 。民间口耳相传“凡钱债至五月节、八月节,必清结,谓之节关,中秋视端午尤重 。”
中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算账日,甚至超过年终,也是老板与雇员续约或终止契约的时日 。大家各怀心事,欠钱人需要还钱,店里伙计、佃户怕被东家辞退,这可真是“士穷乃见节义,酒食游戏相争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 。
说完了中秋节的习俗与各地五花八门的社会活动,再来和同学们简单聊聊,古人在中秋节这一天会吃哪些应节食物?
大家肯定想问,古人吃不吃月饼?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古代月饼不叫做月饼,而是有其他称呼,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 。
现代月饼五花八门,我所知的就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甬式月饼、台式月饼等 。饼的形制及加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 。
古人也吃月饼,被称为“团圆饼”,苏东坡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
直至明朝,亲友间互送月饼成为普遍节俗 。
明·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 。呼为月饼 。市肆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
清朝末年,前门致美斋的月饼为“京都第一”,上面绘有月宫、蟾蜍、玉兔等图案 。江南人家同样以月饼为中秋节的礼物,互相赠送,以示友谊 。
光有月饼也不行,古人在中秋这一天还会食用其他食物 。
《礼记·中庸》一书云:“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也 。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在北方,中秋节前后正是农忙的日子 。北方人过中秋时,每逢中秋夜都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