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数字博物馆?敦煌数字化展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9日讯(采访人员万建辉)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信息的交汇点 。
文章插图
展览主题图 。
敦煌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现了中国艺术与西域艺术往来交流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28日上午,作为迎接中国首届文化旅游博览会落地武汉的系列活动之一——“千年丝路·梦幻长江——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在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开幕 。
内容和色彩高度还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章插图
1:1复制的敦煌彩色雕塑 。
展览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等单位主办,展出敦煌石窟数字化高保真复制壁画精品66幅,1:1复制3座石窟和2尊彩塑,依据敦煌壁画服饰仿制的20套服装,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经卷复制品,以及相关多媒体作品、敦煌纪录片等 。展览运用沉浸式技术、智能语音导览系统,真实再现洞窟实景 。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告诉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敦煌石窟深处戈壁大漠,不可移动,制作敦煌壁画、彩塑艺术的材料脆弱,且历经千年沧桑,不同程度发生蜕变、病害,不允许观众长时间、近距离参观欣赏 。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敦煌艺术凭借科技手段走出洞窟,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 。
文章插图
观众观展 。
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末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实践,利用数字技术保存文物信息 。随着摄影技术、数字扫描与输出技术、多媒体技术、动漫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敦煌研究院成功利用敦煌石窟数字资源制作高保真的复制壁画、3D打印彩塑、超高清球幕电影、敦煌文化动漫作品等等 。
文章插图
参观者在观看《摩诃萨埵舍身饲虎》 。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将敦煌研究院多年数字化实践的成果展出,与观众共同分享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成果 。这些优秀作品的展出让观众不出远门就可以欣赏千里之外的敦煌艺术,培养观众自觉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
文章插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 。
杨秀清说,此次展出的66幅数字化高保真复制壁画均利用数字化高精度摄影采集、图像拼接处理、定位纠正、色彩校正后,在宣纸上高保真打印输出,一幅图往往用数百张照片拼接,比游客到洞窟现场打手电筒看还要清晰,可以看到细节 。复制的壁画艺术精品内容和色彩做到了高度还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
文章插图
莫高窟第45窟《佛龛》 。
诠释敦煌艺术的动漫、影视等作品,主要展示“舍身饲虎”“降魔成道”“唐僧取经”等莫高窟壁画故事,使绘在壁面上的画面“活起来”,还利用VR虚拟漫游技术真实再现洞窟实景的虚拟漫游 。
展示从南北朝到宋元时期敦煌壁画的风格演变
文章插图
壁画作品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些敦煌莫高窟壁画主要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的石窟艺术来展示 。北凉、北魏、西魏、北周时期是敦煌艺术的初创时期,无论石窟建筑形制、彩塑、壁画艺术思想内容和形式风格,都明显受到西域佛教艺术的深刻影响 。但在中原文化扎根很深的敦煌,这种西域佛教艺术自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本土魏晋艺术的特点 。至北朝后期随着中原艺术影响的西来,出现了中国式的佛教艺术,代表作品如《鹿王本生故事》《 沙弥守戒自杀故事》《摩诃萨埵舍身饲虎》《五百强盗成佛图》《四飞天》等 。
文章插图
1:1复制敦煌西魏第285窟内,一参观者看完沉思 。
杨秀清介绍,初创前期,壁画以土红为底色,人物造型健壮,比例适度,穿西域式衣冠服饰,面部与肢体晕染采用西域表现明暗的凹凸法,以表现人物面部和肢体的立体感,此时色彩质朴厚重、线描细劲有力 。这是中原传统艺术和西域艺术的结合 。后期壁画为两种风格,一种风格大体继承前期特征,传自西域的晕染法又有新的发展;另一种风格的壁画以白色为地色,人物身材修长,相貌清瘦,眉目疏朗,神情潇洒,风骨飘逸,穿汉式方领深衣大袍,面部以民族传统晕染法在面颊涂红色,此时色彩清新明快,线条秀劲洒脱,运笔疾速,富于韵律感,这种风格是传自于中原的新风 。
推荐阅读
- 敦煌莫高窟里面有什么?莫高窟为什么在敦煌
- 5个数字带你读 食品安全法释义
-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导游词?著名旅游景点月牙泉鸣沙山都位于甘肃省的_1
- 敦煌莫高窟怎么发现的?敦煌莫高窟里面有什么
- 敦煌飞天仕女图片?敦煌飞天仕女图长卷拍卖纪录
- 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时代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 一文读懂数字化转型三部曲: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
- 中国|耐克跑步APP将停止中国境内服务:要转型数字平台
- 数字520代表什么意思?
- 笔记本键盘数字键打不出来 电脑键盘打不出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