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荀子大概
“岁寒而不知松柏,事不难知君子”《荀子大略》,意思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就不会知道松柏最后凋谢了 。不经过困难的考验,就不知道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荀子大略》年出版的《岁寒不能识松柏,一事无成君子》 。原文写道:“君子穷而不失,辛苦而不严谨,临患难而不忘细席话 。岁无所知松柏,一事无成君子无处不在 。”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晚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发展为儒家思想,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定天赋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多被后人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进行比较,荀子对儒家典籍的重新整理也有相当大的贡献 。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岁寒:指一年中寒冷的季节,深冬天 。困境亦锲而不舍的精神,乱世亦坚贞不屈的节操(品行); 比喻友谊长存 。《论语子罕》 :“岁寒而知松柏凋 。”
以上就是关于《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的答疑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有更多疑问,请移步至百科答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