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康熙历史上废了几次太子

对以《雍正王朝》为代表的清朝剧比较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在清朝康熙中后期,康熙帝的几个儿子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夺嫡之争”,导致太子胤礽两次被废 。最终康熙帝建立了“秘密立储制”,持续几千年的太子制度正式终结 。

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康熙历史上废了几次太子

文章插图
但有意思的是,康熙虽然取消了太子,但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官职,如今大家很熟悉的菜肴“宫保鸡丁”中的“宫保”就是“太子太保”的别称 。那么既然清朝没有太子了,为什么还会有“太子三师”这些官职呢?
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康熙历史上废了几次太子

文章插图
大约从南北朝开始,朝廷一二品的官位基本上都变成了虚职,也就是品级很高但没有实权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之后,朝廷品级最高的是官员直接被压到了六部正副长官一级,内阁大学士则必须要兼任六部级别的官职 。
但六部是明确工作范围的部门长官,而内阁则是统揽全局的,六部官衔与内阁本身的权力之间存在冲突 。另外,明朝内阁后来出了不少牛人,比如杨士奇、张居正等名臣,只挂六部官衔已经不符合这些牛人的实际影响了 。
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康熙历史上废了几次太子

文章插图
所以明朝后来便让那些特别有影响的内阁大学士兼任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太子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些一品官位,比如张居正当内阁首辅时就兼任太师(正一品) 。
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康熙历史上废了几次太子

文章插图
清朝官制是在继承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清朝实际的宰相南书房和军机处大臣更是连品级都并没有,所以清朝实际上的宰相更需要兼任三公、三孤、东宫三师这些虚职来提升地位,包括地方上的总督巡抚也是如此 。
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康熙历史上废了几次太子

文章插图
【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康熙历史上废了几次太子】正因如此,清朝虽然虽然取消了太子,但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官职却依然保留,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所谓的“立宪运动”的时候,“太子三师”才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