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时期的三个内阁大臣?张居正什么时候当的首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张居正的呕心沥血下,虽然明末的统治危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纵观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期间的所作所为,还是能发现一些失策之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失策是否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
文章插图
失策一、接受了明神宗对自己儿子的特殊照顾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次子张嗣修参加科举考试,一举高中二甲第二名(相当于全国第五名) 。
按理说,这个名次还不错,未来飞黄腾达的几率也很大,但是明神宗为了笼络张居正,硬是将张嗣修的二甲第二名提升至一甲第二名(榜眼),并且还毫不顾忌的对张居正说:“先生大功,朕说不尽,只看顾先生的子孙(《万历邸抄》) 。”
对于明神宗公然破坏科举公正性的举动,张居正不仅没有表示反对,反而还不无得意的对前来道贺之人说:“昌吾后者,非今日二子(长子张敬修和次子张嗣修),还是第四个小儿子方能继我江陵(《见闻杂记》) 。”
万历八年,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又被明神宗钦点为状元 。
从明太祖建国到明神宗继位的二百余年间,这种当朝大臣子孙接连登第的事情都相当罕见,绝大多数的明代大臣为了避免被人指摘以权谋私,甚至都不让自己的子孙参加科举 。比如,明世宗在位的四十五年间,权倾朝野的严嵩和徐阶“子弟何尝有乡试者” 。
然而,张居正却不管不顾的接受了明神宗对自己儿子的特殊照顾 。随后,阁臣吕调阳、张四维、申时行等人也群起效尤,竞相帮助自己的子孙通过科举入仕 。接着,各部尚书、侍郎们更是直接出面为自己的家族子弟谋求在科举各级考试中名列前茅 。
发展到万历中期以后,伴随着东林党的崛起,楚党、齐党、浙党等不断通过干预科举的方式将依附于己的士子送入仕途,以此来增加政治羽翼 。
由此观之,张居正接受明神宗对自己子孙的特殊照顾确实破坏了明代科举的公平性,引发群起效尤后,又促成了明神宗中后期党争局面的出现 。但是,明末党争激烈的主因在于明神宗的不作为和东林党的崛起,所以张居正的这个失策并不是导致大明灭亡的原因 。
文章插图
失策二、整顿书院
嘉靖时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发展、宣扬知行合一及致良知的阳明心学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并且许多官吏也醉心于心学的研究和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致力于传播心学的官吏、学者纷纷利用书院聚徒讲学 。
阳明心学流行初期,确实给暮气沉沉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解决明中后期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说扳倒严嵩的徐阶、将记载有五行阵、三才阵等阵法的兵书交给戚继光的唐顺之都是心学传人 。
然而,明代的正统思想毕竟是程朱理学,心学的流行必然会引起坚持正统之人的抵制,那么心学与程朱理学之间的碰撞必然会导致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尤其是王阳明病逝后,心学分裂为江右学派、泰州学派等七大派系,更加重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甚至假借传播心学之名实则脱离实际、逃避现实的不良习气也开始大行其道 。
这些情况的出现,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改革的顺利推行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统一思想、推进改革,张居正在借刀杀了著名心学传播者何心隐后,下令整顿书院,并将64座影响力较大的书院全部收回官办 。
殷琦、陈仁骥在《张居正改革刍议》一文中,认为张居正整顿书院的做法促成了党争的形成,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但是,在我个人看来,这个锅还真轮不到张居正背,张居正整顿书院的做法是为了让居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重归社会主流、统一思想,从而稳定社会秩序、推动改革,结果张居正一去世,禁止私人讲学、整顿书院的做法就被废止 。此时,程朱理学尚未占据心学退出后人们思想上的真空地带,那么,这些真空地带必然会被其它各种思想所占据,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自然就比张居正整顿书院前更甚 。所以说,导致明末党争出现的根源不是张居正整顿书院,而是张居正没能多活几年 。
文章插图
失策三、选择潘晟作为接班人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初,张居正患病,随后的几天里,张居正病情突然加重,以至于“糜饮不进” 。迫于无奈,张居正只得开始考虑选谁作为接班人 。
推荐阅读
- 帮我找几张关于母亲写的散文诗?写给母亲的散文诗
- 去红血丝最有效的卿颜阁egf胶囊
- 2022年最受欢迎的韩国护肤品品牌大全
- 冬季快速减肥食谱 适合冬天减肥的食谱
- 1875国礼祁门红茶,祁门红茶商城
- 冰红茶有茶的成分吗,冰红茶含有有害成分吗
- 变质的冰红茶,冰红茶是如何生产的
- 冰红茶过期个月,冰红茶对身体有害
- 红茶的小种,云龙顶红红茶
- 红茶的绒毛是什么原因,红茶有的酸有的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