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失恋又失业的打工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三 )


这也给大何雨提了个醒 , 自己不是专业人士 , 给不了任何指导意见 , 或许不适合干这行 。 思索再三 , 大何雨还是决定回归本业 , 原来的路不好走 , 就走另一条相似的路(金融分析师) 。 她开始上培训班 , 准备考一个有含金量的证 。
如果顺利的话 , 这个证将会成为自己找工作的通行证 , 也许能一路绿灯 。 就经济方面来说 , 学习只会有费用上的支出 , 没有任何收入 。 算上自己目前所有的积蓄 , 只何雨够撑半年 。 如果半年后自己没有考到证书 , 也找不到工作 , 房贷、车贷加上日常开销 , 一切后果不可预估 。
为了多少挣点钱过日子 , 大小何雨一起去天桥上摆地摊 。 第一桶金还没捞着 , 就因为打碎了地摊上的一个真古董花瓶 , 白白搭进去了两万块 。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 为了给自己留后路 , 何雨接受了前同事欧莎(朱锐 饰)的建议 , 兼职卖起了保险 。
卖保险和投资可不相同 , 何雨屡屡碰壁 。 甚至想通过靳成武拿到住户的资料 。

“威逼利诱”不成 , 何雨通过自己“侦探式”的调查 , 把目标锁定在事业有成的陈总(万思维 饰)身上 。 原以为自己周密调查得到的信息可以一举获得陈总的青睐 , 结果差点因为跟踪调查被送入警局 。


当何雨有机会展示自己时 , 又因为准备不充足 , 专业能力不够 , 一问三不知 。


【私人银行|失恋又失业的打工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每个行业都有专业性 , 投机取巧永远不可能成功” , 这是陈总给她的忠告 。

打破主角光环 , 开始内卷因为这次保险经历 , 两人也算是面熟 。 一次便利店偶遇 , 陈总给了何雨一张名片 , 并告诉她公司现在在招人 , 建议她可以去试试 。

何雨顺利通过了面试 , offer上写的职位是投资经理 。 皇天不负有心人 , 何雨此时觉得自己是逆境重生 , 苦尽甘来 , 满心欢喜地入了职 。 入职当天才知道 , 这次招聘一共有四个人通过 。 至于经理 ,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经理 , 不过是公司部门的统一称谓 。

他们四个人需要互相竞争 , 最终只有一个人能转正 。 公司就是要让他们内卷 , 再择优录取 。

万万没想到 , 自己驰骋商场多年 , 归来仍是实习生 。
何雨也许还以为自己是因为陈总内推才如此顺利 , 为了答谢他 , 午饭时间殷勤地送去了寿司 。 这个举动被铁面无私的陈总认为是在讨好 , 呵斥了几句就被哄了出来 。






按照一般的剧情走向 , 何雨获得了这份工作以后 , 应该一路晋升 , 走向人生巅峰 , 再遇上一个真命天子 , 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 错了 。 何雨依旧是那个勤勤恳恳的打工人 , 加班、做策划一样不落 。 为了拿下入职第一单 , 何雨不顾自己的酒量和身体 , 在酒桌上当着客户的面豪饮十几杯白酒 , 回家吐得昏天黑地 。

往后 , 她还要继续重复这种职场生活:在公司和同期竞争;在酒桌上谈生意;把自己二十四小时和公司牢牢锁住 , 不放过任何机会 。
这部剧的亮点之一 , 就是让观众看到了真实 , 这里不存在偶像剧的光环 , 有的只是赤裸的现实 。 陈总对何雨卖保险的真实评判 , 是她不专业 。
何雨入职 , 并没有主角金手指的存在 , 套近乎卖人情 , 一眼被识破 。
一个千万级别单子的流失 , 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而终止 , 而是投资方综合考量的结果 。 卖惨纠缠 , 只会尴尬 。

何雨这个人物形象 , 仿佛社会中一小部分人的缩影 。 周密计划 , 按部就班 , 把自己的生活排得很满 , 一旦生活工作被按下暂停键 , 反而无所适从 。 为了生计 , 他们不能停下来 , 生活的重重压力推着他们向前走 。 然后在这过程中受伤 , 又自愈 , 循环往复 。
没有工作的日子 , 不是在找工作 , 在试工作的路上 。 话又说回来 , 一刻不停地打工挣钱 , 是机器都有故障的时候 。 撑不下去的时候 , 不妨暂且抛开一切躺平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