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文章图片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文章图片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文章图片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文章图片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文章图片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文章图片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文章图片

|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文章图片


都说一条鱼的记忆只有7秒钟 , 很明显这是钓鱼的人传出来的话 。 因为一条鱼可能在多次垂钓的过程中被反复钓起 , 哪怕刚丢进水里的鱼也会因生物本能去咬住带有诱饵的吊钩 。 比起鱼只有7秒记忆的说法 , 相信没有人去真正统计过一条鱼能被钓起来多少次 , 那么是否有这样的记录呢?

事实上还真有 , 英国曾经就有一条鲤鱼被反复钓起63次 , 并且还是垂钓界的明星 。 不过在后来的垂钓活动中 , 这条鱼不幸死去 。 为了追悼这条鱼 , 它不仅被刊登在了报纸上 , 并且还被誉为“人民的鱼” 。

这条鲤鱼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它被钓起多次却没被杀害?它在垂钓界是怎么变成明星的?这条鱼最后是怎么去世的?本文将从“本森”这条鲤鱼的历史和经历来解答这些问题 ,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条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为何死后能刊登报纸?又是如何被誉为“人民的鱼”?
垂钓文化下的钓鱼活动故事发生在英国的彼得堡地区 , 这个小镇因位于国王十字和约克之间而闻名 。 该地的风信子湖是这里非常出名的一个垂钓地点 ,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 , 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自然 。

青蛙、梭子鱼、苍鹭以及各种动物都生活在这里 , 风信子湖不仅是一处垂钓地点那么简单 ,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里能够完全放松 , 原理城市的一切 。 在这里 , 不少垂钓爱好者都会有一个深刻的回忆 , 鲤鱼“本森” 。 本森是一种很普通的鲤鱼 , 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 但它在后来却给垂钓界带来了不小的波动 。
说起本森 , 这只鲤鱼1995年的时候被引入到了湖中 , 和它一起的还有一只名叫“赫奇斯”的伴侣 。 不过很不幸的是 , 赫奇斯在1998年的内内河洪水中被冲走 , 由此只留下来了孤独的本森 。

关于本森名字的由来则是它背部的背鳍 , 它的背鳍有一个像一个被香烟燃烧过的洞 , 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英国的一家香烟品牌 , “本森和赫奇斯” 。 因此人们才给它取名叫做本森 , 而它的伴侣则使用了另一半名字 。
关于本森的传奇经历不得不提及一下国外的垂钓管理 , 欧洲大部分地区都会划分相应的湖区以供垂钓爱好者们使用 , 以信风子湖为综合体的翠鸟湖因各方面都很适合野生动物生存 , 因此这里在政府管理下成为了一个绝佳的垂钓地点 。

得益于人工的保护 , 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动物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 鲤鱼作为该湖区的管理鱼类 , 从一开始便引进了150条鲤鱼 , 包括本森也在内 。 这才让本森在日后有了许多机会向垂钓者们见面 。
欧美地区的垂钓文化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在于 , 垂钓者本身在政府的管理和相应的湖区条例下有着严格的限制 。 钓鱼这件事本身是一个活动 , 最早仅限于欧洲的贵族服务 。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 钓鱼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文化 , 并且在各种相关的书籍、法典下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 。 因此欧美的垂钓文化没有国内这样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
这种表现在进入近代社会后愈加明显 , 后来政府便对民间垂钓活动颁布了法律来进行管理 , 并且需要通过垂钓考试才能进行钓鱼 。 怎么钓、钓多久、在哪儿钓、钓多少都是严格规定的 , 换句话说 , 一个不小心很有可能因为钓鱼这件事坐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