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先要引补 谨防进补五误区

冬意渐浓 , 进补又成了热点 。冬进补是老广们顺应时令 , 调理身体的好传统 , 但冬进补也要得法 , 不得法则可能南辕北辙 , 在养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偏远 。那么冬进补该如何补呢?

冬季进补先要引补 谨防进补五误区

文章插图
冬季进补
很多进补方法存在误区:误区一:进补过急
很多老百姓急吼吼的就开始了进补大餐 。可大餐过后 , 却常又觉得肠胃不适 。于是有的人便认为自己虚不受补 , 放弃了进补计划 。其实问题不在于进补的食物上 , 而在于进补的方法不对头 。冬季进补时 , 最好先做引补 , 调整好脾胃功能 , 为大补做好准备 , 这样就可以避免进补的不耐受反应 , 使得进补事半功倍 。什么是引补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 , 可吃吃些健脾开胃药物 , 如党参、太子参 , 炒意苡仁 , 山药、莲子 , 砂仁等 。
误区二:补不对症
根据各人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 , 在进补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 。有的老百姓不辨体质 , 看到别人进补什么自己也跟风 , 或者根据个人想象给自己下结论 , 结果往往达不到进补的效果 。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 。而这个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 , 常常是几种体质的混合 , 如可能既有阳虚 , 又有气虚 , 同时还有痰湿症 。这就和单纯的阳虚或气虚的进步法不同 。辨证错了 , 很有可能导致后面进补医治的错误 。
伤风感冒时不能进补 , 不管是温补的人参、鹿茸 , 还是清补的沙参、玉竹 , 还是平补的枸杞、燕窝 , 都一概不能食用 。等感冒完全好了之后 , 再行进补 。
误区三:剂量欠妥
进补的药材 , 必须遵循的量要少 , 持续时间长的原则 。例如:人参每人每次不超过5克 , 每周服1~2次 。阿胶每人每次不超过10克 。剂量小了不奏效 , 剂量大了则会出现副反应 。如有的老百姓喜欢一次用药材较多 , 导致出现“上火” , 也有的老百姓每次吃一点 , 全家人一起用 。有个老人家 , 听说黄芪补气 , 每次煲汤 , 不管什么汤 , 都要放两片黄芪 , 然后煮上4升水 , 全家人一起喝两天 。这样的用法起不了什么效果 。
误区四:服法不当
尽管药食同源 , 药材可以制作成食物入膳 , 但药材也是药 , 进补要遵循服药的原则 , 不能用浓茶送药 , 如吃人参、花旗参喝浓茶等 。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 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 给人体带来伤害 。
【冬季进补先要引补 谨防进补五误区】误区五:忽视食补
俗话说 , “药补不如食补” 。很多老百姓重视进补的方剂 , 而忽视了日常饮食里 , 也有很多效果上好的进补材料 。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亏的上好食品 , 雪梨则可以滋阴润燥 , 是养阴的好帮手等等 。药补在于扶正 , 食补在于养生 , 两者不可或缺 。
冬季进补先要引补 谨防进补五误区

文章插图
冬季进补
那么 , 为了避免进补的误区 , 冬季进补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第一 , 冬季进补应“因证用补” 。证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 。证不同 , 进补也应不同 。寒证 , 热性食材就是补;热证 , 寒性食材就是补;阴虚当用补阴的食材或药物;阳虚当用补阳的食材或药物 。只有因证用补 , 才能发挥进补的保健作用 , 因此 , 进补一定要在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和中药师指导下 , 因证用补 。
第二 , 冬季进补应“因人而补” 。因人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禀赋不同 , 进补时也应有所差异 。寒症的人或阳气不足者 , 忌吃寒凉性食品;热症或阴虚之人 , 忌吃温热性食品 。小儿体质娇嫩 , 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 , 老人多肝肾不足 , 用药不宜温燥 , 孕妇恐动胎气 , 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这都是在进补中应注意的 。


推荐阅读